馬平昌:“六個一體化”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萊蕪市是山東省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市。1月28日,參加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萊蕪市市長馬平昌接受大眾網專訪,暢談萊蕪市在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的經驗做法。
相關報道:

省人大代表、萊蕪市市長馬平昌接受大眾網專訪
大眾網濟南1月29日訊(記者 陳宏發 劉國棟 司君波)萊蕪市是山東省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市。1月28日,參加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萊蕪市市長馬平昌接受大眾網專訪,暢談萊蕪市在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的經驗做法。
“六個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
馬平昌介紹說,2009年,萊蕪市成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城市。作為加快萊蕪發展的重大機遇、高位平臺和強大動力,萊蕪市政府加快推進城鄉規劃布局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社會管理一體化等“六個一體化”,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
去年6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方案論證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省發改委等權威機構的領導和專家論證通過了萊蕪市《試點方案》,編制完成《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以及產業、人口等12個專項規劃,并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相關部門組織編制145個不同風格的居住設計樣式到鎮村巡回展示,供群眾自主選擇。
2009年,萊蕪市圍繞“六個一體化”和“三個集中”,實施了19項示范性工程,重點推進了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將中心城區以外的864個行政村規劃建設為87個農村新社區、224個基層村,形成中心城、重點鎮、農村新社區和基層村梯次分明、布局合力的城鄉空間新格局。同時,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醫療一體化等示范工程也取得較大進展。
建立農村產權流轉市場,破除城鄉二元體制
近年來,城鄉二元體制制約著農村的快速發展,萊蕪市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作為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對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和抵押融資,并建立農村產權流轉市場,促進要素流動。
目前萊蕪市已發放集體林權抵押貸款1.6億元,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900多萬元。同時,當地積極探索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農村宅基地空間轉移的路子,對舊村改造中騰地復墾為耕地的每畝獎勵由5萬元提高到10萬元,目前已騰出土地8000多畝,既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又增加改造村的耕地面積,還有效地解決城鎮建設發展用地緊張問題,實現一舉多贏。
便民服務全程代理叫響服務型政府
“便民服務全程代理制”是萊蕪市便民工作的亮點之一,為了提高服務水平,萊蕪市在1010個村居、社區設立代辦點,聘請代辦員1400人,對關系百姓生產生活的婚姻生育、求職創業、法律維權等行政服務和審批事項進行全過程免費代理。馬平昌說,“便民服務全程代理,搭起了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為基層干部找到了為群眾服務的新抓手。”
同時,萊蕪市推行鄉鎮開放式集中辦公和建立區鎮機關干部“去向告知”制度,提高為民服務的效率和水平。通過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城鄉面貌改觀,去年全市所有鄉鎮(辦事處)地方財政收入全部過1000萬元,其中8個過5000萬元、3個過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全省率先推行農民社會化養老保險
馬平昌說,經法發展的同時,萊蕪市始終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把就業擺到民生工作的首位,堅持以創業帶就業、以大規模免費培訓促就業、以優惠政策支持就業、以贈送公益性崗位扶持就業,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保持了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動態消零”。
萊蕪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民社會化養老保險,全市50歲以上農民全部納入養老保險范圍,參保率達86.2%;去年底又抓住國家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的機遇,按國家試點標準自費改革,在全市農村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現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同時,醫療、住房、救助等民生保障體系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將城中村居民、農民工和農村低保家庭納入城鄉住房保障范圍。繼續堅持為民辦實事制度,便民市場建設、“農家書屋”建設、鄉村衛生院(室)改造等十件實事全面完成。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