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喚醒孩子自閉的心靈
2012-02-29 10:46: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汪洋大海之上漂蕩著一只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自己患有自閉癥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海洋天堂》這部講述自閉癥兒童家庭親情故事的電影,這部電影引起了全社會對自閉癥的廣泛關注。目前在我國,特殊兒童上學難、康復難已是個問題。而在東營,就有一家專門針對自閉癥兒童開設的啟蒙特教康復中心,是我市唯一的一家服務于自閉癥兒童的民辦非營利機構,由孤獨癥兒童的父親常桂亮于2007年創立。

“汪洋大海之上漂蕩著一只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自己患有自閉癥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海洋天堂》這部講述自閉癥兒童家庭親情故事的電影,這部電影引起了全社會對自閉癥的廣泛關注。目前在我國,特殊兒童上學難、康復難已是個問題。而在東營,就有一家專門針對自閉癥兒童開設的啟蒙特教康復中心,是我市唯一的一家服務于自閉癥兒童的民辦非營利機構,由孤獨癥兒童的父親常桂亮于2007年創立。
用愛喚醒孩子自閉的心靈
1996年,常桂亮一歲的兒子哭鬧不停,晚上從不睡覺。夫婦倆抱著兒子來到醫院,找到最權威的精神科醫生,經一系列檢查未查出任何病因,醫生搖搖頭說:“你們還是放棄吧”。2003年,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從單位辭職。2003年7月,兒子在北京第六人民醫院被確診患自閉癥。
最先,常桂亮把兒子送到青島兒童醫院,但不菲的開銷,讓當時月工資不到千元的夫妻倆無力承受。兒子進不了幼兒園,常桂亮抱著幻想把兒子送到臨沂、濱州、淄博、濰坊和培智學校。多少次,強忍心痛和不舍把兒子送去,接孩子的時候,迎接他的卻是更大的痛。那種痛來自孩子功能進一步退化的事實。“讓他吃得好穿得好,可是他得不到教育!”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培智中心,能做到的只是單一的看護。
由于老師在特殊教育方面缺乏專門的訓練,同時要關注班級其他同學,很少會注意到孩子的異常行為,更無法針對性地施教。最重要的是,錯過最佳訓練期,會耽誤了孩子。常桂亮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把孩子送走就意味著放棄。他下決心自己辦一所自閉癥康復機構,既放心地照看自己的孩子,也為像兒子一樣的孩子找一個可以收留他們康復學習的“家”。
在康復中心,記者看到教室的壁畫上寫著:“有愛就有神跡。”常桂亮用愛去撫育著這些孩子。
啟蒙特教康復中心在艱難中成長
“現在,我們這里總共有30多個孩子,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5歲。有17個老師,大都20來歲。”常桂亮說起康復中心的發展,充滿了希望。
2007年,常桂亮投入十萬元辦起了東營啟蒙特教康復中心,當時壓力很大,也想過放棄,但想到兒子,想到很多像兒子一樣的孩子,想到很多像自己這樣的父母,他毅然堅持了下來。直到今天,康復中心在常桂亮的精心管理下,又有了新的康復中心,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我們這里的老師很辛苦,很多老師干不了多長時間就走了,最短的一個待了半天就走了。”提起中心的老師常桂亮感慨頗多,“你們很難想象這些老師的工作壓力,尤其是生活老師,很多孩子半夜不睡覺起來玩,老師都要守著他們,還有些孩子小便到褲子里老師就得趕緊給他換洗衣服、擦洗身體,這里面的艱辛,用語言也表達不了的,我特別佩服這些堅持了好幾年的老師,真的很厲害。”
盡管條件很苦,但是常桂亮連同那些老師堅持了下來,這個機構來之不易,“走錯一步,就有可能讓康復中心堅持不下去,所以我現在不求什么大發展,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才能給這些孩子一個安定的家。”常桂亮對康復中心的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以后的路任重道遠,新一年的開始,康復中心在原來的基礎上使各項功能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增加結構教學法。使孩子得到更合理的治療。想辦法解決大齡孤獨癥孩子的安置問題,進一步和有關單位協調他們的養老問題,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使每一個殘缺的家庭更完美,社會更和諧。聯系大專院校,爭取簽訂以啟蒙特教康復中心為基礎的實習基地,解決康復中心的師資問題。(記者 李玲實習生 劉葉葉)
□相關鏈接
何為兒童自閉癥
兒童自閉癥,又叫孤獨癥,主要特征為社會交流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刻板行為、智力異常等癥狀。在世界上,該病發病比例為3-7‰,男女比例為4:1。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仍沒有發現導致自閉癥的真正病因。
父母親往往最早注意到的是孩子不說話,隨著孩子長大,問題逐步顯露:目光回避、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對親人不親、語言逐漸消失,行為刻板、重復、怪異,有獨特的興趣和機械記憶能力。現實世界絲毫進入不了孩子的眼睛和內心,他們好像生活在另一個世界。星星不語,他們被稱作“星星的孩子”。
怎樣早期識別兒童自閉癥?
出生:沒有特征
4至6周:常哭鬧,但并不是出于有需求,如:餓了。
3至4個月:不笑或者對外界逗引沒有反應,不認識父母。
6至7個月:對玩具不感興趣,別人要抱他時,不伸出手臂。舉高時,身體僵硬或松弛無力,不喜歡將頭依偎在成人身上。
10至12個月: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獨處時呈滿足狀。長時間哭叫,常刻板行為(搖晃身體、敲打物品等)。拿著玩具不會玩,只是重復某一固定動作。與母親缺乏對視,對其他人不能分辨,對聲音缺乏反應(像耳聾),不模仿動作,不用手指人或物品,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單調,或莫名其妙的聲音,不模仿聲音)
21至24個月:睡覺不穩,有時通宵不眠。不嚼東西,只吃流食或粥樣食物。喜歡看固定不變的東西,有刻板動作(如:旋轉、翻動、敲打、抓撓等)。肌肉松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對視,看人時只是一掃而過即轉移到別處。無好奇感,對環境的變化感到不安或害怕。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