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記者”張守坤
2012-02-29 09:56: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現在村里人,一看到張記者來了,心就踏實了,一看到張記者的車來了,就滋(樂)了”,紅旗村村委會主任張治本說,平均每天都有四五輛拉白菜的車,從紅旗村出發,運往全市各大愛心企業和個人,最多時候,一天能發走12輛車,全村人出動,都忙不過來,還要動用邊防官兵幫忙搬運白菜。

張守坤定期去參加紅粉筆農村支教公益活動

張守坤和紅旗村黨支部書記安排白菜訂單
他自己開著車每日往返日照至兩城,幫紅旗村菜農賣大白菜,雙休日也不休息;他隨身帶著兩部手機,兩塊電池,一天要接打一兩百個“白菜電話”;21天時間,他幫兩城鎮紅旗村賣掉了130萬斤大白菜,他每天的工作日程,記滿了兩個筆記本;他被大家稱為“白菜記者”、“白菜王子”、“白菜哥”,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黃海晨刊》記者張守坤。
他幫紅旗村賣掉130萬斤大白菜
在兩城鎮紅旗村,或許有人不知道張守坤的名字,但是他們都知道,今冬有個“張記者”,一直在幫著他們村賣大白菜。用該村黨支部書記張世苗的話說:“張記者,幾乎每天都來我們村,上午來,下午來,晴天來,雨天來,下雪天還來”,張書記說,張守坤每次來紅旗村,要不直接到白菜地頭現場收菜,要不就是去菜農家看看,誰家的白菜還沒有賣掉,要不就是站在村口安排裝車,從沒進過村委大院坐坐,從沒進家里喝杯水。“全村人圍著我賣白菜,我就圍著張記者轉,他一來,我就有譜啦”張世苗笑著說。
“現在村里人,一看到張記者來了,心就踏實了,一看到張記者的車來了,就滋(樂)了”,紅旗村村委會主任張治本說,平均每天都有四五輛拉白菜的車,從紅旗村出發,運往全市各大愛心企業和個人,最多時候,一天能發走12輛車,全村人出動,都忙不過來,還要動用邊防官兵幫忙搬運白菜。
今年11月15日,張守坤的同事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來到紅旗村采訪,看到這里的白菜大豐收,但賤到無人收購,菜農們即將血本無歸的現實困境后,采寫了《紅旗村菜農望眼欲穿等客戶》的稿子。憑借著天生的新聞敏感性,張守坤意識到:這是個值得做的新聞。
第二天,他自己開著車偷偷去了一趟兩城鎮紅旗村,由于滯銷導致白菜堆成了一個個小山堆、農民兄弟的臉上充滿無助和迷茫。看到蹲在地頭上無奈的抽著煙的菜農,聽著一句句“沒辦法,賣不了就讓它爛在地里”的話語,他被震撼了。從紅旗村回來后,他立馬制定了發起“晨刊愛心白菜直通車”的倡議,這時候,發起這個活動,已經不僅僅是基于要做好新聞的目的,而是致力于解決菜農們的困境。
得到報社領導的支持后,張守坤開始行動了。他聯系的第一個人是自己的朋友、日照市億家樂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的趙富余,他的初衷是——億家樂是一家專門做早餐的企業,肯定需要很多的白菜。
11月20日是周末,張守坤陪著億家樂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起去紅旗村了解白菜種植情況,當天下午他和億家樂確定了開通愛心菜直通車的決定。億家樂趙總決定,億家樂本身購進一部分白菜,另外,再以億家樂的名義買一部分白菜,捐獻給全市一些貧困的社區和居民。
于是,從11月21日起,“愛心菜直通車”正式開通了,每天送到1-2個社區,每個社區免費送出6000斤以上。
可是這還遠遠不夠,紅旗村400多畝的白菜,產量總共有500萬斤左右,僅靠億家樂一家,銷售量不僅跟不上,況且白菜一定要在大雪之前售完,否則就全凍壞了。
看著眼前晃動的菜農的身影,張守坤又急又愁,經常吃不進去飯,徹夜難眠,頭發都跟著嘩嘩得掉。
一個主動找他買白菜的企業給了他啟示——對啊,可以發動全市的愛心企業認購白菜,11月24日,一篇《日照港股份一公司認購12萬斤》刊出,很快得到了很多企業的響應。
張守坤隨身攜帶一個剪報冊,他細心地把每天有關“愛心大白菜”的稿件,逐篇貼在剪報冊上。“這個剪報冊,我天天帶在身上,就是為了募捐”,張守坤說,他一有空,就拿著剪報冊走訪朋友、客戶,到處宣傳“愛心大白菜”,請求大家幫忙銷售大白菜。他的QQ簽名、空間、博客、微博,全都關于認購愛心大白菜的話題。12月2日中午,他和日照市土地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日照太陽文化研究會會長范海鈞一起吃飯,吃飯前,他把自己的剪報冊捧到了范總面前,開始“游說”。范總很感動,當場決定購買10萬斤免費送給社區居民和牽手斑馬線的志愿者們。
從11月21日,到12月11日,短短21天時間,他依托《黃海晨刊》幫助紅旗村賣掉了全部待售的130余萬斤大白菜,讓近300戶菜農受益。
10天,他打了半年的電話費
采訪張守坤時,他一直說,他在忙,顧不上。事實上,他最近確實很忙,從2011年11月21日黃海晨刊開通“愛心大白菜免費送社區”直通車起,他每天要不在兩城收菜,要不在開車,要不就在打電話,要不就在社區發菜,要不就找企業募捐,要不就趴在電腦前寫稿、編輯版面,反正就沒見著他閑著過。
“張記者,你們的愛心菜怎么賣的呀?”“張記者,我們的白菜什么時候送來呀?”“張記者,那邊還有戶老人的菜,都搬到地頭上了,你快找個車拉走吧!”“張記者,人手不夠了,沒人裝車了!”“張記者,我這車菜送幾個地方?“張記者,沒車了,你快再租輛車吧!”……手機24小時開機、采訪包隨身攜帶,這已是張守坤記者生涯養成的習慣。他說,這幾天,他手機一直都是熱線、忙音,每天要準備兩部手機,兩塊電池。“每天接打電話得一兩百個,光和紅旗村書記的通話每天都得二三十個,問價的,買菜的,送菜的,感謝的,啥內容都有。”
12月5日,張守坤去移動營業廳繳手機費,平常一個月也就100元左右的話費,沒想到11月份竟然要交674.4元,比平時半年的話費都多,“11月份的光話費清單就打了三四米長,12月份的肯定也少不了”,他笑著向記者展示他的電話清單。
每天早晨7點多就起來,晚上一般都要干到深夜12點,“有時候父母也不理解,打電話質問,圖什么呀,為啥這么拼命賣白菜,一個多星期都不回家吃飯了,因為忙不過來,連衣服都顧不上換,都快不像個人樣啦”,張守坤說,他就是看著菜農不容易,風風雨雨忙活幾個月,到頭來白菜賣不出去,賠上錢。
因為每天早晨開車去兩城裝完白菜,返回日照,再到達老城區的社區里發菜,一般都要到了中午11點以后。“晌午頭,天還暖和點,社區老人一般也都在家,現場發菜最合算”,張守坤說,為了讓大家盡快領到愛心菜,他每天都得中午一點以后吃午飯,有時候,為了趕時間裝車,他顧不上吃飯,就買上幾斤桔子,利用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填肚子。“時間不等人,過了大雪節氣,想幫忙賣菜也凍壞了,就全白瞎啦”,張守坤說。
12月2日下午2點多,記者在兩城鎮紅旗村村北頭見到他時,他正忙著指揮車輛,安排人員搬運白菜。戴著眼鏡,文質彬彬,黑色的皮鞋沾滿了泥土,幾個小塊白菜葉還調皮地貼在皮鞋表面上,黑色的褲腿上也是一塊塊地泥土痕跡。“我沒時間接受采訪呀,今天這1200包白菜必須下午四點前發車走,不然就耽誤事啦”,他一邊和紅旗村黨支部書記張世苗交代著快送菜,一邊對記者說。野外的風很大,張守坤就站在風口中,臉凍得通紅,不時需要把通紅的雙手放在懷里暖和暖和,和大家說話聲音小了根本聽不到,很多時候,他都似乎在吼叫一般。
張守坤的左手里握著兩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每日需要聯系的人的名單、電話、單位、地址,電話內容,還有每天提前設計好的“工作日程”。“每天事太多了,必須先急后緩,統籌安排”,每辦完一件事,每送完一車菜,張守坤都會立即用鋼筆在筆記本上劃掉。
作為愛心企業和菜農的中間聯系人,他承擔著聯系菜農、雇車、與企業協調、收款、新聞報道等任務,如果第二天有訂單,他還能睡個好覺,如果沒有,他就得大晚上的挨個詢問自己的朋友、認識的人,確保不讓訂單中斷。
12月5日到7日,連續下了三天的雨,還有沒發貨的訂單,他冒著雨雪開車去了紅旗村,一直站在雨中,看著裝車、卸車,雨水不大,可站著淋上半個小時身上就濕透了,張守坤每次一淋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甚至還會到地里幫助菜農搶收白菜。
“每天有這么多熱心電話,表示有人關注我們的菜農,關注我們的活動,心里暖呼呼的,個人花點錢無所謂的,心里真得開心的”,張守坤說。如今,愛心白菜義購結束了,這其中他收獲最多的就是感動。感動于那么多愛心企業伸出援手,感動于菜農們默默無語的感激。他告訴記者,日照街道店子村一位63歲老人申作秀尤其讓他感動,申大娘不僅自己買了500斤白菜,過后還發動周圍的鄰居一下子買了4800斤,申大娘的一句話讓他至今都印象深刻,“把白菜拉過來吧,我幫你賣!”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