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蘭:義務贍養孤寡老人
2012-02-29 09:34: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王龍蘭,女,72歲,是新泰市劉杜鎮閆家溝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卻堅持40年如一日,義務贍養與自己無親無故的孤寡老人李瑞英,以自己平凡不奇卻感人至深的舉動,展現出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的高尚情操,譜寫了一曲愛的頌歌。
王龍蘭,女,72歲,是新泰市劉杜鎮閆家溝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卻堅持40年如一日,義務贍養與自己無親無故的孤寡老人李瑞英,以自己平凡不奇卻感人至深的舉動,展現出一個普通農村婦女的高尚情操,譜寫了一曲愛的頌歌。
王龍蘭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雖然沒上過一天學,也沒有什么文化,卻通情達理,具有中華傳統美德。結婚成家后,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她與丈夫辛勤勞作,勤儉持家,共同創造了一個平靜和溫暖的家庭。在村里,王龍蘭和丈夫都是出了名的好人,有著很好的人緣,誰家有困難,他們總是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在。1967年,31歲的王龍蘭膝下已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由于人口多、勞力少,生活比較困難,但家人有老有少、團結和睦,卻也生活得有滋有味。而此時,本村年近50的李瑞英,在經歷了自幼無母、婚后喪夫等一連串不幸后,又遭遇晚年喪子的厄運。這幾乎所有人的不幸,尤其是兒子的溺水身亡,給李瑞英的身心造成了嚴重創傷,生活陷入絕望的境地。見不得別人有難處的王龍蘭夫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兩人一合計,鄉里鄉親的,日子再窮,也不多一個人的口糧,再也不能讓老人遭苦受難。夫妻兩人出錢從生產隊為老人買回了口糧,并跑前跑后地照料,在生活上給予了諸多幫助。后來,他們索性就把老人接回家里,過起一家人的日子。就這樣,夫婦二人以自己的善舉,為李瑞英老人的一系列不幸劃上了句號。從此以后的幾十年里,王龍蘭與老人唇齒相依,共同抵擋著生活的風風雨雨,一起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40個春夏秋冬,在時間的浩瀚長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對王龍蘭老人來說,這40年,卻是一段不同尋常的人生歷程。40年間,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大家眾所周知。從生產隊集體勞動、吃大鍋飯到分田到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從因循守舊到思想解放觀念的轉變,王龍蘭夫婦始終盡善盡孝地照顧贍養著李瑞英,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在這40年間,她已記不清為老人端過多少次飯碗,換洗過多少身衣服,倒過多少回屎盆尿盆,只記得自己從未睡過一夜安穩覺。無論感情上、還是行動上,她都超過了對待自己的親娘,她讓李瑞英老人吃的可口,穿得整潔利索,過上正常老人的生活,為此,付出再多,她也始終無怨無悔。有一年,李瑞英突發腎炎,全身浮腫,痛苦剪熬。看著老人痛苦的模樣,王龍蘭急得團團轉。由于那時條件差,當地還未通公共汽車,為了幫老人診治,她和丈夫用獨輪車推著老人,步行10多公里去新汶醫院檢查病情。確診為腎炎后,她又四處求醫問藥,在床前床后侍奉了40多天,最終使原本脆弱的老人在與病魔的抗爭中堅強地挺了過來。
從31歲的神采奕奕到71歲的霜發滿頭。王龍蘭把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40個春秋無私奉獻給了一個孤寡老人,在數以萬計的日日夜夜里,在點點滴滴的瑣碎瑣碎生活里,用自己任勞任怨、不圖回報的高尚品德和樸實無華、助人為樂的可貴行動,帶動了全家,感動了社會。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