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玉:珍藏的不僅僅是物品
李方玉先生不僅是一位造詣深厚的書畫家,也是一位很有見地的鑒藏家。收藏,是他提升自身修為的一種方式。在他看來,收藏的是物品,滋養的卻是心性。無論收藏什么,皆是如此。少一分浮躁,就多一分淡定;少一分功利,就多一分性情。這是對“收藏”質樸而深刻的感悟。





李方玉的部分藏品
本報記者 霍曉蕙
李方玉先生不僅是一位造詣深厚的書畫家,也是一位很有見地的鑒藏家。收藏,是他提升自身修為的一種方式。在他看來,收藏的是物品,滋養的卻是心性。無論收藏什么,皆是如此。少一分浮躁,就多一分淡定;少一分功利,就多一分性情。這是對“收藏”質樸而深刻的感悟。
看看古人作品創作時就敢于夸張了
李方玉先生是河南范縣人,號竹屋主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館專業畫家。他的花鳥畫高蹈清奇,尤以竹畫獨樹一幟,曾在許多國家展出并被收藏,同時也多次獲得國家、國際大獎。
早年在博物館工作的經歷,使李方玉練就了一雙辨別藏品的慧眼。體現古人實用與審美理念的大汶口時期背水器,粗樸的商代罐形鬲,造型夸張的漢代陶馬,雕刻細膩、形神兼備的清代竹雕,以及大量的名人字畫……體現了他“文人收藏”的真諦,更體現了傳統藝術的豐富性和多元性。
也正是這些藏品,滋養和提升了他的藝術創作,厚積而薄發。“收藏給我美的享受。”李方玉談道,“美”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藏品的藝術之美帶來的精神愉悅,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這些藏品同時也是歷史文化的物質載體,與它們進行親密接觸、進行對話,讓歷史變得觸手可及,形成現代與古代的交融,是何等的造化!不僅如此,收藏對李方玉的藝術創作也帶來諸多啟發。很多在現實中解不開的藝術困惑,在收藏的古代藝術品身上得到啟示。“看看那些古代的藝術品,就會發現當時的藝人多么善于提煉,多么大膽、干脆,因此我畫畫時也就敢于夸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