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證明10年間經濟社會發展
2012-06-20 21:23:00 來源: 光明網 我要評論
[提要] 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在這10年間可謂是突飛猛進。從淘寶到當當,從京東到亞馬遜,再到團購,中國電子商務的火熱發展間接帶動了物流業、第三方支付等多行業的發展的同時,也給傳統零售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消費篇
10年前,我買一件衣服要坐車半個小時到大商場去。
10年后,我在電腦前點點鼠標就等著賣家送貨上門。

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在這10年間可謂是突飛猛進。從淘寶到當當,從京東到亞馬遜,再到團購,中國電子商務的火熱發展間接帶動了物流業、第三方支付等多行業的發展的同時,也給傳統零售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2012年中國網上購物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2011全年網購規模達到8090億元,占到了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4.4%,網購人數達到2.12億,網上購物在網民中的滲透率提高到41.5%。下一個10年,電子商務的將從粗放轉向差異化發展,電子商務的未來依舊前景廣闊。
金融篇
10年前,每次去銀行都要拿著存折和身份證
10年后,我的信用卡綁定了儲蓄卡,每月會為我自動還款。

銀行作為百姓財富管理者,在這10年間推出的金融產品不勝枚舉,從存折到銀行卡再到信用卡的發展,記錄著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軌跡。
不僅如此,從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以及倫敦成為繼香港后第二個離岸人民幣中心,再到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都意味著以人民幣為主導的中國金融及資本市場對全球的影響力逐漸加大。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在這10年間走得穩健而快速。
進出口篇
10年前,我熱衷于去西餐廳吃飯。
10年后,我習慣在超市買了進口調料自己做西餐。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據商務部數據,10年來,中國出口增長了4.9倍,進口增長了4.7倍,GDP增長了兩倍多。201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超過1.4萬億美元,占全球的1/10。過去10年,中國每年平均進口7500億美元,給其他經濟體提供了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10年來,中國累計吸收外資超過7000億美元,新增34.7萬家在華投資企業。這些數字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實際上,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影響著我們的日常消費,不論是蘋果手機還是進口調料,都證明著“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科技篇
10年前,家里的電視機29寸,電視機柜特意買了個寬的,怕放不下這個厚重的大家伙。
10年后,56寸的液晶電視掛在墻上,居然還能看3D電影。
10年前,彩屏手機剛剛面世,我就買了一個,興奮地和朋友炫耀、
10年后,我的智能手機能玩網絡游戲。

10年前不管是液晶電視還是彩屏手機,還都算得上是稀罕物件兒。普通百姓大多還用著“電箱子”看電視,而手機也是僅作為通訊工具而存在。
現今,液晶電視已經基本取代了老舊電視機,成為城市日常家用電器中的一員。手機則更是印證了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其功能已經由單純的通訊工具變成了集娛樂、購物、相機、上網等多元一體的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工信部電信研究院4月發布的《移動終端白皮書》顯示,2011年我國智能終端出貨量達1.1億,實際的移動終端出貨總量達4.55億,超過2011年的總和;這意味著,中國手機用戶有超過10%的人用的是智能手機。電視和手機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隨著時代發展及科技進步給百姓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互聯網篇
10年前,用電腦上網要用電話撥號,一上網就沒辦法打電話。
10年后,wifi和3G讓我的手機和電腦都能隨時隨地無線上網。
10年前,我和筆友通信一次要半個月。
10年后,我們在網上不僅能隨時聊天,還能視頻。

很難忘記10年前電腦撥號上網需要占用電話線這一事實,而今,隨著整個互聯網的急速發展,以及人們對網絡的需求和依賴,網絡已經如同電力一般稱為了我們生活的必須品之一。
今年年初,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手機網民達3.56億。幾大電信運營商早早嗅到了網絡商機,無線信號覆蓋隨之悄悄在城市中興起,未來,互聯網的發展還會讓我們的生活發生怎樣的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交通篇
10年前,我騎自行車到公交車站坐公交上班。路上花費1個小時
10年后,我家門口就是地鐵站,中間換乘一次,總共花費半個小時。
10年前,從北京坐火車到上海只能在火車上睡一夜。
10年后,從北京坐動車一上午就到上海了。

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和其奔跑速度幾乎一樣快。不論是地鐵還是高鐵,其覆蓋都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有朋友經常喜歡周末從北京到天津購物,坐上動車22分鐘便能到達天津這在10年前是幾乎無法想象的。而今,地鐵讓區縣之間的距離近了,高鐵讓城市之間的距離也近了。日前,鐵道部印發《國家鐵路“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十二五”鐵路發展的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萬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運輸能力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觀念篇
10年前,我騎自行車上下班為了省錢。
10年后,我依舊騎自行車上下班為了低碳。

隨著地球不斷變暖,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過量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而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兼顧環境和諧。“節能減排”在政府帶頭,企業跟進的措施中已經慢慢深入人心。以北京為例,從首鋼搬離到政府大力推進城市公共交通,中國,正努力建設“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