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嘉祥鴻運富民合作社:“兼合式”黨組織走出致富新路子
2012-07-18 17:30:00 王磊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關鍵詞:
嘉祥 富民合作社 致富
[提要] 近年來,按照“一方隸屬、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模式,嘉祥縣鴻運富民土地托管專業合作社組建了“兼合式”村企聯建黨組織。在打破先前單一的按行政村設置黨組織模式的基礎上,以農戶為基礎,以黨組織為依托,以合作社為載體,發揮出合作社組織引導、協調服務、典型示范和科技推廣作用,探索出一條產業黨建聚民心促發展的新路子。
[提要] 近年來,按照“一方隸屬、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模式,嘉祥縣鴻運富民土地托管專業合作社組建了“兼合式”村企聯建黨組織。在打破先前單一的按行政村設置黨組織模式的基礎上,以農戶為基礎,以黨組織為依托,以合作社為載體,發揮出合作社組織引導、協調服務、典型示范和科技推廣作用,探索出一條產業黨建聚民心促發展的新路子。
大眾網濟南7月18日訊(記者 王磊)近年來,按照“一方隸屬、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模式,嘉祥縣鴻運富民土地托管專業合作社組建了“兼合式”村企聯建黨組織。在打破先前單一的按行政村設置黨組織模式的基礎上,以農戶為基礎,以黨組織為依托,以合作社為載體,發揮出合作社組織引導、協調服務、典型示范和科技推廣作用,探索出一條產業黨建聚民心促發展的新路子。
2011年7月,嘉祥縣委向該合作社派駐黨建指導員,依托合作社組成立黨支部委員會,并建立了專門的活動場所,健全了規范有效的基層黨組織運行制度。結合合作社成員黨員分布不同的實際,按照“一方隸屬、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模式,組建了“兼合式”村企聯建黨支部,以黨員身份入社的社員除接受原所在黨組織的管理外,還將接受合作社黨支部的管理。
該支部打破單一按行政村設置黨組織的常規模式,以黨組織為依托、以合作社為載體,把來自不同鄉鎮、不同村莊的黨員聚集在一起,凝成一股繩,把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建立在一線生產鏈上、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在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上。目前,鴻運富民合作社黨支部下設6個黨小組,有7名固定黨員和72名來自3個鄉鎮、18個村的跨支部黨員。
黨員張敬合說:“平時農活忙,組織生活有時過的不大正常,現在合作社黨支部在搞生產的同時,把我們這些黨員集合起來,組織生活也過得豐富多了”。該支部結合農村生產工作的實際,定期召集黨員議事會,聽取意見建議,傳達學習各級黨組織的文件精神和上級富民政策,然后通過社員黨員發動本村成員,爭取干部群眾的支持,把群眾凝聚在合作社黨組織的周圍,共同發展生產、共同富裕,如今合作社已成為“黨引導、民經營、成員得實惠”的合作共贏的經濟組織。
在黨支部的指導下,合作社上聯農資生產企業、農業技術科研單位和農副產品加工銷售企業,下接入社農戶,探索服務生產發展的路子。經過不斷探索,目前,合作社推出“半托”、“全托”兩種有效的土地服務方式。
實行“半托管”形式主要針對農戶勞動力不足,不懂農業技術等情況,由合作社提供勞務、技術、農資等服務,在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變的情況下,推行“六統一”,即統一供應農用生產資料、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灌溉、統一收割、統一銷售。據了解,去年合作社推行的“六統一”模式,引導村民統一種植了“濟麥22”小麥優良品種,底肥、追肥統一從廠家采購300余噸,一方面,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避免了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與市場價相比,畝降低投入40多元,為全村節省化肥支出8萬余元。據初步統計,推行“六統一”模式每畝土地可降低生產成本120余元,繁育優良品種可增收140余元,總計每畝為群眾增加收入270余元。大張樓鎮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區依托合作社優勢,實行“六統一”經營模式,糧食年增產達80萬公斤以上。
而在“全托”模式中,合作社讓農戶享有農活全托服務,為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合作社按照“保底流轉、利潤分紅”的運作方式保證給托管土地農民每年每畝400斤小麥、400斤玉米的保底收益。這種運作方式,農民既是股東,又是打工者,不僅有固定的土地租金,而且有較高的工資收入。根據合作社的運行情況,還可以分得紅利。同時,讓一些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從土地的禁錮中解脫出來,安心外出務工或自主創業,或就近到業主承租的田里打工,每年可增加凈收入1萬元以上。
2011年7月,嘉祥縣委向該合作社派駐黨建指導員,依托合作社組成立黨支部委員會,并建立了專門的活動場所,健全了規范有效的基層黨組織運行制度。結合合作社成員黨員分布不同的實際,按照“一方隸屬、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模式,組建了“兼合式”村企聯建黨支部,以黨員身份入社的社員除接受原所在黨組織的管理外,還將接受合作社黨支部的管理。
該支部打破單一按行政村設置黨組織的常規模式,以黨組織為依托、以合作社為載體,把來自不同鄉鎮、不同村莊的黨員聚集在一起,凝成一股繩,把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建立在一線生產鏈上、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在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上。目前,鴻運富民合作社黨支部下設6個黨小組,有7名固定黨員和72名來自3個鄉鎮、18個村的跨支部黨員。
黨員張敬合說:“平時農活忙,組織生活有時過的不大正常,現在合作社黨支部在搞生產的同時,把我們這些黨員集合起來,組織生活也過得豐富多了”。該支部結合農村生產工作的實際,定期召集黨員議事會,聽取意見建議,傳達學習各級黨組織的文件精神和上級富民政策,然后通過社員黨員發動本村成員,爭取干部群眾的支持,把群眾凝聚在合作社黨組織的周圍,共同發展生產、共同富裕,如今合作社已成為“黨引導、民經營、成員得實惠”的合作共贏的經濟組織。
在黨支部的指導下,合作社上聯農資生產企業、農業技術科研單位和農副產品加工銷售企業,下接入社農戶,探索服務生產發展的路子。經過不斷探索,目前,合作社推出“半托”、“全托”兩種有效的土地服務方式。
實行“半托管”形式主要針對農戶勞動力不足,不懂農業技術等情況,由合作社提供勞務、技術、農資等服務,在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變的情況下,推行“六統一”,即統一供應農用生產資料、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灌溉、統一收割、統一銷售。據了解,去年合作社推行的“六統一”模式,引導村民統一種植了“濟麥22”小麥優良品種,底肥、追肥統一從廠家采購300余噸,一方面,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避免了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與市場價相比,畝降低投入40多元,為全村節省化肥支出8萬余元。據初步統計,推行“六統一”模式每畝土地可降低生產成本120余元,繁育優良品種可增收140余元,總計每畝為群眾增加收入270余元。大張樓鎮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區依托合作社優勢,實行“六統一”經營模式,糧食年增產達80萬公斤以上。
而在“全托”模式中,合作社讓農戶享有農活全托服務,為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合作社按照“保底流轉、利潤分紅”的運作方式保證給托管土地農民每年每畝400斤小麥、400斤玉米的保底收益。這種運作方式,農民既是股東,又是打工者,不僅有固定的土地租金,而且有較高的工資收入。根據合作社的運行情況,還可以分得紅利。同時,讓一些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從土地的禁錮中解脫出來,安心外出務工或自主創業,或就近到業主承租的田里打工,每年可增加凈收入1萬元以上。
魏鵬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