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輝:用親情為老人撐起人間大愛
從護士崗位下崗,共產黨員楊瑞輝卻舍不得深愛的護理事業,更舍不得那些得了職業病需要護理的老礦工。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楊瑞輝卻以自己的敬業精神和真情至愛,在老人們的“久病床前”,演繹著一樁樁感人至深的“孝女”故事。
新華網西安9月13日電(記者梁娟)從護士崗位下崗,共產黨員楊瑞輝卻舍不得深愛的護理事業,更舍不得那些得了職業病需要護理的老礦工。她帶著一起下崗的眾姐妹,利用職防院閑置病房辦起了托老院。她把老人們叫“爸媽”,像女兒一樣,用親情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今年53歲的楊瑞輝從事醫護工作33年來,精心護理了570位老人,為98位老人送終。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等殊榮40多項。現任銅川市職業病防治院黨支部副書記、金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護理部主任,并當選了十八大代表。
楊瑞輝1979年被分配到銅川礦務局職業病防治院工作,1998年醫院停業成了下崗女工。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對聲中,她帶領曾一起工作過的4位好姐妹,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業,為那些年老體弱、生活不便、無依無靠的老人開辦托老院。
沒有資金,她賣掉了家里最值錢的電視機,和姐妹們一起湊;醫院破舊不堪,她和姐妹們就買來油漆、涂料自己刷;照明線路、上下水管道不通,她就動員家人一起修;缺少桌椅、灶具,她就從自己家里拿。當年9月,托老院迎來了第一批集體入住的18位老人,到年底就增加到36位。
如今的金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各方的關心支持下,已建成了4400多平方米的康復護理大樓,設有病床150張,環境優美,設備俱全,管理科學規范,已成為聞名陜西的托老護理機構。
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楊瑞輝卻以自己的敬業精神和真情至愛,在老人們的“久病床前”,演繹著一樁樁感人至深的“孝女”故事。
托老院收治的老人中,有癱瘓在床的,有老年癡呆的,有精神病患者,也有無人照管的孤寡老人。他們缺少親人照料,性情孤僻暴躁,有拿起碗筷、枕頭砸護士的,有朝護士潑水、吐痰的,還有沒事撥打110的……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經常發生,護理起來非常不易。
楊瑞輝和護理部的同事們沒有退縮,常年堅持精心照料每一位老人。一位姓李的老人大便不通,她就用手指一點一點地摳糞便,感動得老人失聲痛哭地說:“大爺遇上好人了,就是親閨女也不過這樣啊!”
張明奇老人送來時腳趾感染已多年沒有下床了,正值炎熱的夏季,他的腳趾瘡口潰爛,蛆蟲蠕動,膿血外流,惡臭撲面。活人肢體生蛆的現象楊瑞輝也是第一次遇到,其他人看見捂著嘴轉身就走,但是楊瑞輝強忍著惡臭,花了兩個多小時用止血鉗把蛆蟲一條一條地夾出來。
周德錄老人,長期癱瘓在床,沉默寡言,亂發脾氣,還多次自尋短見。楊瑞輝每天親自給他洗臉、穿衣、服侍大小便,給他喂飯擦澡、抱他到外面曬太陽,一有時間就陪著他拉家常。漸漸地,老人的脾氣較以前好轉了,也能和周圍的老人和睦相處了。
楊瑞輝常說:“善待老人的今天,就是善待我們的明天。”她像兒女對待親爸親媽一樣細微而周到地照顧著每一位老人,老人們都親切地叫她“閨女”。
她貼心地設置了老人口味一覽表,因人而異制定了多套食譜。她還定期和老人們談心交流預防老年病,進行心理疏導,組織開展保健操、健身操、太極拳、棋藝比賽等文體活動,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和親人般的關懷。
楊瑞輝和醫護人員樹立誠心、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五心”,堅持勤問安問好、勤問饑問渴、勤換衣換帽、勤洗手洗腳“四勤”,真正做到隨叫隨到、便盆痰盂隨有隨倒、手腳指甲定期剪到、飲食菜肴搭配周到、送藥喂藥喂飯周到“五到”和知老人姓名,知老人年齡,知老人生日,知老人家庭住址,知老人身體狀況,知老人愛好特點“六知”,創新建立了“5456”護理老人的工作模式,提出了“為天下兒女盡孝、為天下父母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的辦院宗旨和“讓老人綻放歡笑,讓老人享受舒適,讓老人充滿幸福”的親情化、人性化服務理念。
楊瑞輝用青春、汗水和愛心澆灌著她一生鐘愛的康復護理事業,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