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國文化軟實力成為發展強動力
2011-10-25 22:39:00 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我要評論
[提要] 文化是思想領地和精神家園,是信仰依歸和創造源泉。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的前夕,我們滿懷憧憬,期待未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能夠成為發展的強動力。只要制定好政策,讓文化軟實力真正成為發展強動力,中國就會加快邁入世界文化強國的進程,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進一步。
文化是思想領地和精神家園,是信仰依歸和創造源泉。文化作為民族精神和靈魂,作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在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推進發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的前夕,我們滿懷憧憬,期待未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能夠成為發展的強動力。
首先,要讓文化軟實力真正成為發展硬道理。文化是貫穿軟實力的經緯,是維系軟實力的靈魂。軟實力關乎民族興衰、國家強弱、人民貧富。缺少文化高度的軟實力是短視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軟實力是膚淺的,缺少文化包容的軟實力是狹隘的,缺少文化創新的軟實力則必然會僵化和萎縮。蘇聯解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軟實力的嚴重衰落。如果我們日益重視文化軟實力,文化必將成為我國加快科學發展和重塑國際形象的主角。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全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迫切需要文化軟實力充實發展硬道理,著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國民素質、激發奮斗熱情,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萬眾一心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
其次,要讓文化軟實力真正成為發展硬任務。任務硬就硬在要始終不渝地做到“四堅持”,即: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以人為本,正視人的地位,在一切社會活動中始終把人放在最主要、最突出、最根本的位置;重視人的價值,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解決好信仰危機、道德滑坡等問題;發揮人的作用,滿足人的利益,維護人的尊嚴,珍惜人的生命,促進人的自由、全面、和諧發展。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就是要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為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堅持“雙百”方針,多出文化精品,努力繼承優秀民族文化遺產、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目標。此外,更要堅持改革開放。
第三,要讓文化軟實力真正成為發展硬支撐。文化軟實力推動和支撐發展,是當前地方十分前衛而先進的發展理念,我們應當把握好文化三維力加以謀劃,予以增強。即在增強文化生產力下硬功夫。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文化與經濟、科技等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文化生產力已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軟實力,首先應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關鍵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增強文化凝聚力上下硬功夫。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民族文化具有整合資源、凝聚意志、形成共識、提振精神的力量,是支撐國家、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增強文化凝聚力,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民族主流文化,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增強文化影響力上下硬功夫。當今時代,誰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廣為流傳,誰就能夠掌握話語權,增強影響力。我們必須堅持“走出去”的文化戰略,加強中華文化宣傳,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加強對外文化貿易,深化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只要制定好政策,讓文化軟實力真正成為發展強動力,中國就會加快邁入世界文化強國的進程,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進一步。我們期待著!
(人民網-觀點頻道)

更多新聞
- 劉云山: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 17屆六中全會:中國共產黨繪制“文化強國”藍圖
- 人民日報社論: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進軍
- 新華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行動綱領
- 六中全會彰顯中共聚精會神建設文化強國的自信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