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引人城留人 泰安再造文化產業新高地
2011-10-18 23:14:00 我要評論
馬鑫 來源: 大眾網[提要] 登泰山,體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渾氣勢;觀大典,穿越千載中華帝王之豪情;逛古鎮,步履之間置身于秦磚漢瓦之下;游水泊,感受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俠肝義膽……泰安,數千載的歷史積淀等待著人們來感受,無數的誘人美景在等待八方來客的到來。
五岳之首泰山風景。(燕雨 攝)
《霓裳羽衣舞》篇章劇照。(燕雨 攝)
泰安市利用“泰山”名片,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燕雨 攝)
“文化強省看山東——第七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之泰安
山引人城留人 泰安再造文化產業新高地
大眾網記者 馬鑫
登泰山,體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渾氣勢;觀大典,穿越千載中華帝王之豪情;逛古鎮,步履之間置身于秦磚漢瓦之下;游水泊,感受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俠肝義膽……泰安,數千載的歷史積淀等待著人們來感受,無數的誘人美景在等待八方來客的到來。
泰安,這個因山而得名的城市,正緊緊圍繞“創建國際旅游名城”的奮斗目標,統籌打造“龍之旅”的產業格局。背靠這條“龍脈”,泰安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開創了“泰安模式”。
背靠“一山”打天下:
有了“龍頭”再添“龍身”, 依泰山帶動大組團
“岱宗乃宗岳也,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泰山海拔1545米,拔地通天、氣勢恢宏,融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與久遠豐厚的人文景觀于一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華夏文化的縮影,被譽為“五岳獨尊”和“中國十大名山之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自然方面,泰山山勢雄渾,作為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中山山地,泰山的地層為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我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是世界地質公園,在我國地質學史上占重要地位,是古生物的許多種屬的命名地或模式標本原產地。
人文方面,泰山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有著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也被譽為東方歷史文化寶庫。自秦統一以來先后有13位帝王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實為國之首山。歷代有識之士,文人墨客從更高精神文化層次,把泰山視為“國家柱石”、“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座蘊藏美質、激發靈感、觸動愛國情思的名山。他們留下大量詩文和1000多處摩崖石刻。孔子在登完泰山后更是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來到山東肯定要爬下泰山,如果沒到過泰山也就不算真正來過山東了。”采訪團的成員對記者講。
泰安最大的優勢是泰山,如何利用好背后這座大“靠山”就成為發展文化產業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在轉方式調結構中,泰安市牢牢抓住這一優勢,致力于把泰山的歷史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歷史文化名城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旅游文化產業培育成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全力把泰安建設成為山東旅游文化產業高地。
泰安緊緊圍繞“創建國際旅游名城”奮斗目標,統籌打造“龍之旅”產業格局。“龍頭”泰山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打造中華文化圣山品牌,發揮“吸引人”作用。“龍體”泰城強化旅游文化項目建設,完善旅游服務要素,提高“留住人”能力。“龍爪”、“龍尾”涵蓋的新泰、肥城、寧陽、東平,重點建設蓮花山宗教文化、桃花儒商文化、大棗蟋蟀文化、水滸文化“四大組團”,以及大汶河旅游文化休閑觀光帶,打造文化觀光、山水體驗等產品集群,豐富完善大旅游產業圈。
圍繞“一山”做項目:
日游方特,夜觀“大典”,靠泰山發展大產業
18日晚,在泰山天燭峰下,一場穿越中華文明數千年歷史的華麗演出上演了,“文化強省看山東——第七屆中國網絡媒體行”的采訪團成員不禁被封禪大典中所展現的中華千古文明的泰山情節和悠久帝王文化所震撼。而像《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實景演出這樣的特色產業園項目,在泰安還有許多。
借助著泰山所造就的巨大人氣效應,近年來,泰安市在認真分析經濟發展大趨勢后,積極引進戰略合作者,高起點策劃、高標準建設了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占領市場前沿、填補省內乃至國內空白的文化產業大項目、好項目。泰山方特歡樂世界把現代科技的無窮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花樣年華把觀光農業的美好藍圖描繪得如詩如畫;東平水滸文化旅游區一座座仿古建筑中也讓人體驗到現實版的穿越。
“8月6日,亞洲最大室外水上游樂項目---泰山亞龍灣水上樂園開門迎客;8月29日,總投資15億元的杭州宋城泰山千古情城項目,隆重開工;9月16日,總投資6億元的泰山劉老根大舞臺文化廣場項目開工建設。”一個個大項目標志著泰安旅游正在實現由單純依靠泰山向依靠泰山多點聯動、由單純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游、由單一旅游發展向旅游文化融合發展轉變,大泰山大旅游大產業格局已初見端倪。截至目前,泰安市計劃投資500萬元以上文化產業項目91個,投資總規模123.1億元,完成投資32.2億元。這些園區全面建成后,將擴大聚集效應,提升泰安文化產業集中度,形成新的文化產業增長極。
抓住“一山”創品牌:
“半游”加量翻至兩日,游泰山變身“品泰安”
有了好的資源就要把它開發成能夠創造效益的產品。泰安在緊緊抓住了泰山文化這一核心優勢,諸如泰山石、泰山玉、泰山剪紙、大汶口陶藝以及泰山國際旅游文化登山節、泰山東岳廟會等一系列文化產品、文化品牌被精心打造出來。2007年以來,一個高水平的民族藝術院團先后到臺灣、北京、濟南等地舉辦民族音樂會30余場,在海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4月29日,在國家大劇院成功舉辦了泰山華韻民族音樂會,通過藝術的橋梁和紐帶,將泰安的區域文化特色展示給全中國。
以山引人,以城留人。文化品牌的塑造,進一步豐富提升了泰安、泰山旅游的文化內涵,拉長了產業鏈,泰山旅游“留不住人”的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泰山旅游由原來的半日游發展為現在的2—3日游,由原來的“游泰山”發展到現在的“品泰安”。
2010年全年,泰安市接待海內外游客突破3000萬人,達到3051萬人,實現總收入253.5億元。今年上半年,接待境內外游客1705.7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4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9%和29.98%。2011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泰安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19萬人,同比增長24.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8.08億元,同比增長28.4%。來泰過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數達到2.69天,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18天。
“十二五”時期,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時期。泰安市將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做大做強泰山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為重點,以大項目建設為支撐,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根本,著力推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積極推進文化與科技、資本的融合,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特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新興文化業態,著力構建具有泰安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
到2015年,泰安文化產業力爭增加值翻兩番以上,達到300億元左右,占GDP比重超過7%,文化產業將成為泰安市的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泰安將力爭打造成為山東乃至全國文化產業發展高地。
更多新聞
- 臨沂規劃館預知“大美臨沂”未來
- 成稿到書三天搞定 印刷廠房里見證“新華效率”
- 山引人城留人 泰安再造文化產業新高地
- 封禪大典:80分鐘穿越中華千年文明
- 泰山文化產業園:從秦漢到明清,七大片區展風情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