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哥哥”隋剛5年來默默資助著5名貴州貧困生
2011-11-25 19:22:00 寇潤濤 來源: 齊魯晚報 我要評論
[提要] 作為淄博張店鋼鐵廠的一名普通職工,28歲的隋剛5年來默默資助著5名貴州貧困生,他每月要從1800元的工資中拿出一二百元寄往貴州。
5月10日,記者來到淄博市張店區,幾次電話溝通之后,記者終于在隋剛所住的張店鋼鐵廠家屬院見到了他。今年28歲的隋剛留著小平頭,戴著一副眼鏡。隋剛告訴記者,他2001年中專畢業后,就來到淄博市張店鋼鐵廠工作。作為一名普通工人,最初每月工資只有200多元,現在每月能拿1800元左右了。
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隋剛才透露,他從2003年開始拿出自己攢下的零花錢,購買一些書本、鉛筆,郵寄給貴州省一些貧困的學生。2005年的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關于貴州省貧困學生的求助信息,這名貧困生就是苗族學生萬天英。“從那時起,我決定每月拿出一些錢來資助她和她哥哥。”隋剛至今,還保存著那張求助信息復印件。
記者從隋剛保留的匯款單回執中看到,匯款單有38元、50元、100元的,還有一張200元的。后來,隋剛又通過萬天英所在的學校,找到三個貧困學生,每月給他們郵寄一些錢。隋剛說:“我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無法一次性拿出幾萬塊錢去幫他們,但我覺得堅持每月都幫他們也很重要,哪怕只有幾元、幾十元錢。”
“我不想讓孩子們知道過多關于我的情況,工作單位更是從來沒有跟他們提起過。”談起萬天英在給齊魯晚報的來信中提出想知道他的工作單位時,隋剛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隋剛貸款買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現在仍在還著貸款,但他每月仍然堅持資助5個孩子。他的同事和鄰居之前也都不知道他一直在資助貧困學生。
評論:低調行善,樹立高揚的精神坐標
本報評論員 沙元森
一名鋼鐵廠工人,農家子弟出身,每月收入不足兩千元,還背著房貸。就社會背景而言,28歲的隋剛絕對是城市中的一名普通人,但是連續五年默默地資助貧困生的他在這個社會上樹立了一個高揚的精神坐標。
這兩年,為了支援遭遇自然災害的群眾,社會各階層踴躍捐款,掀起了全民慈善的潮流。其中,媒體關注度比較高的大多是一些富豪和精英,像陳光標這樣高調做慈善的企業家也確實值得宣揚。但是,那些默默無聞并且堅持數年向社會奉獻愛心的普通人更有理由贏得全社會的尊重,隋剛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雖然一下子拿不出幾萬塊錢,卻常年資助貧困學生,哪怕一次只有幾十元甚至幾元錢,隋剛的堅持證明——他的善行并非源自一時的心動,而是有一種堅實的道德理念在支撐著他。從他的身上,我們既看到了齊魯大漢的古道熱腸,也看到了成熟公民對社會的自覺回報。
低調行善,瞞著同事、鄰居,甚至父母,“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這種民間的道德理念表現得樸實無華,卻有著高貴的價值。比起富豪的一擲千金,隋剛的微薄之力,恰如涓涓細流,將滋潤很多被欲望炙烤得扭曲的心田。
當前,正值社會轉型,經濟發展也不夠均衡,社會各階層之間客觀存在著貧富差距,物質的鴻溝可能會造成心理的裂痕。但是,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像隋剛這樣堅持內心的道德理念,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完全可以被滾燙的愛心消解。因此,我們必須為善良而沉默的隋剛喝彩,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樣去傳遞善心。
隋剛:不求回報個人希望傳遞善心
本報記者 寇潤濤
從一開始零星向遠在貴州的貧困學生郵寄書籍、文具,到如今每月拿出100元或200元作為固定資助款,5年來,淄博市張店鋼鐵廠的普通員工隋剛,悄無聲息地資助著5名貴州苗族貧困生。
資助貧困生連父母都沒告訴
隋剛所在的居民小區是他們單位的家屬院,10日,記者在這里詢問了多位隋剛的同事以及鄰居,他們都稱自己不知道隋剛資助貧困學生。“就連我的父母也沒告訴,他們是發現了貧困學生給我寄來的信件才知道的。”隋剛告訴記者。
隋剛的父母知道他資助貴州的貧困學生后,對自己兒子的這種行為表示了贊同。但是,父母也都曾和隋剛多次交流,希望他能在資助的過程中把握好“度”。隋剛說:“因為我們家的房子正還著貸款,爸媽這么擔心,我也很理解。”
在隋剛的書房里,記者看到一個裝滿了信件的文件盒,里面的信件都是從貴州省郵寄過來的。隋剛介紹說,自從他開始資助貴州的幾個孩子后,這些受資助的學生以及學生的老師經常給他寫感謝信,現在已經有近百封了。
記者看到,學生們寫給隋剛的感謝信信封各種樣式都有,但信上的稱呼基本上都叫隋剛為“哥哥”。“我感覺稱呼我為哥哥很親切,這是受助學生對我的一片心意,我感到非常滿足、高興!”隋剛笑著說。
幼時家庭貧苦深知上學艱難
隋剛出生在濱州市惠民縣一戶農民家里,他是獨生子。由于他的父親沒有工作,外公和外婆患病需要醫治,他母親每月700多元錢的工資,根本不夠全家人用。看著母親日夜操勞,隋剛從小知道自己必須省吃儉用,盡量給家里多省出一些錢。“因為當時要上學,家里不讓我去打工掙錢,我就每天堅持在學校花費不能超過一塊錢,把從家里帶的大米送到學校食堂,給1毛錢讓他們給蒸好,然后就喝著涼開水,吃蒸米飯。”隋剛說。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隋剛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在饑餓的狀況下,他經常看書時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成績也受到影響,有時候甚至不愿和其他同學交流。
“一個人處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如果得不到關愛和幫助,很容易誤入歧途。”隋剛說,這是導致他后來捐助貧困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只有解決了他們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才能去奮斗,去學習,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他也希望受資助的學生能明白,好心人資助他們成才,不是為了讓他們回報某個人,而是讓他們銘記善心,傳遞善心,回報社會……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