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惠民小伙建功“嫦娥二號”
2012-02-28 19:56:00 來源: 濱州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嫦娥二號”衛星順利升空,舉國歡騰。在送“嫦娥飛天”的航天隊伍中,有這樣一個年輕面孔,他叫呂澤龍,山東惠民人,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測站行吊操作手。自2007年工作以來,呂澤龍參加了數十次衛星發射任務,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個人。2009年回家鄉休假期間因搶救落水青年被評為惠民縣榮譽市民、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單位記三等功一次。
“嫦娥二號”衛星順利升空,舉國歡騰。在送“嫦娥飛天”的航天隊伍中,有這樣一個年輕面孔,他叫呂澤龍,山東惠民人,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測站行吊操作手。自2007年工作以來,呂澤龍參加了數十次衛星發射任務,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個人。2009年回家鄉休假期間因搶救落水青年被評為惠民縣榮譽市民、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單位記三等功一次。呂澤龍見義勇為的事跡,《渤海晨刊》曾進行過報道。10月18日,筆者電話采訪了呂澤龍。
他曾救活一個生命
2009年5月3日晚22時許,休假即將結束的呂澤龍正和父母在家附近的護城河邊散步,突然聽到河對岸有人喊救命。順著昏暗的燈光望去,隱約看到河中有個人影正在掙扎。由于護城河水深近5米,幾年內淹死了十多人,圍觀群眾很多,但沒人敢下水。呂澤龍連衣服也沒脫,趕緊跳入水中。夜里的河水冰涼,但他依然快速地向落水者游去。當呂澤龍游到落水者身邊時,發現是個少女,且已往下沉了。他趕緊拽住她,可不妙的是,落水者死死攥著呂澤龍,腳亂蹬著,呂澤龍一并被拉著往下沉。呂澤龍拼命往水面上游,當游到岸邊時,已沒力氣上岸了,岸上圍觀群眾把他拉了上來。民警和120救護車也趕到了,將落水者送至醫院搶救。他悄悄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呂澤龍就回單位了,但他對救人一事只字未提,惠民縣政府多方打聽才找到他,并給單位寄去感謝信,這事才被揭曉。
他有操作吊車讓“筷子一次入瓶”的絕技
作為行吊操作手,呂澤龍負責吊運火箭和衛星的測試儀器和設備。這些設備關系到火箭的正常測試,都是精密產品,對吊車運行技術要求高。要保證吊車運行平穩,并一次到達相應位置,尤其是吊車往下運行,當停下時,由于慣性,吊車會有段“滑距”,須確保滑行后到達準確位置,否則可能損壞產品,這是很有難度的。“每個檔位的‘滑距’是多少,都必須知道。還要求手感要好,要保證起吊、停止時平穩運行。”呂澤龍介紹著自己的經驗。這個20出頭的年輕小伙子掌握一手過硬技術,而這來自于平時的勤學苦練。
呂澤龍將吊鉤系上一根筷子,然后坐在行吊駕駛室里,操作吊車,讓吊鉤從高空下降,把筷子一次性插入地面上的礦泉水瓶口里。瓶口直徑約2厘米,而他在10米的高空中操作吊車,能讓筷子不碰觸瓶口。“筷子一次入瓶”是行吊操作手的必修科目,呂澤龍不知練習了多少次,才從最初總碰倒瓶子到現在瓶子紋絲不動,從以前完成整套動作要用十幾分鐘到現在只需要三分鐘。
首次參加“嫦娥”任務,過硬技術讓指揮員豎大拇指
在“嫦娥二號”任務中,呂澤龍所在分隊是最先接觸到產品,也是最早開始工作的。
7月中旬,“嫦娥二號”衛星進場后,他就開始忙活起來,負責拆除星罩軟包裝,星罩反轉,星罩上型架以及衛星的其他保障工作。在工作中,他與航科集團的指揮員密切配合,認真操作,一絲不茍的作風和過硬的技術水平,直讓航科集團的指揮員們豎起大拇指。9月份,火箭進場前幾天,他要和師傅檢查吊車。任務中要用的吊車都是幾十年的老設備,雖進行了局部改造,但還有很多老器件。為了搞清楚設備狀態,他必須爬上10來米高的吊車,仔細檢查所有控制元件、螺絲螺帽和開關按鈕。這樣爬上爬下,一天下來總是全身濕透,工作完成后,呂澤龍也瘦了一圈。他還樂呵呵地說“這叫工作、減肥兩不誤。”
呂澤龍說:“每次順利完成任務,心里都很有成就感。第一次參加‘嫦娥’任務,我更感到光榮,家人也為我自豪。”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