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運:四面出擊、六處發力,培育強縣經濟
2011-02-15 10:53: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濟南2月15日訊(記者 曹亮)“五年看頭年,頭年最關鍵,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將以建設幸福德州為新的追求,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今天,省人大代表、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先運接受大眾網的獨家專訪,他指出德州要深入實施“南融北接、東進西聯”戰略,“四面開花”,用一年的時間在產業、項目、引資、縣域經濟、城市建設、民生等方面取得突破,培育禹城、齊河、慶云縣域經濟示范區,打造中心城區綜合經濟區、“黃三角”示范區、濟德經濟協作區三大增長極。
陳先運表示,打造一個幸福德州從六個方面發力:
一是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點,工業抓大產業、大企業,農業抓大加工、大調整,服務業抓大商貿、大物流,實現三次產業結構的大提升。
二是突出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優質高效投入。把項目大建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總抓手,抓好市級重點項目和中央省投資項目的建設,以項目保投入、擴內需、促發展。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更加注重優勢產業招商、對接央企、引進行業排頭兵,突出抓好企業戰略合作。深入實施“南融北接、東進西聯”戰略,扎實推進黃三角開發建設,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加快轉變外經貿發展方式,大力培植出口重點產業產品,抓好外資項目建設,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增強經濟發展的外向度。
四是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增強區域發展實力。重點抓好禹城、齊河、慶云三大示范區,打造中心城區綜合經濟區、“黃三角”示范區、濟德經濟協作區三大增長極。堅持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農業互動的特色經濟,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各展所長,形成縣域經濟競相發展局面。
五是抓好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抓城市建設就是抓經濟發展、抓民生改善。科學安排城市建設時序,堅持民生優先、民需為上,把握建設規律,分清主次緩急,建設精品工程。重點建設高鐵新區、南部生態新區“兩個新區”, 蘇祿城、明月湖、董子園等“三個景區”,運河、岔河、減河、火車站“四個片區”,以及一批城市功能提升工程。著眼增強宜居宜業功能,抓好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增強吸納人口、增加就業、聚集產業的能力。按照“兩區同建”思路,穩妥推進農村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轉變農民生活和生產方式,改善農村整體面貌和農民生活條件。
六是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堅持民生為本,統籌抓好就業再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民享為先,加快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堅持民富為重,落實富民政策,縮小城鄉差距,提高收入水平;堅持民安為基,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增強群眾安全感。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