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抗旱水、澆好保苗水 我省全力抗旱保春播
2011-02-12 19:19: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濟南2月12日訊(記者 韋國騫) 今天下午,記者在山東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山東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關于農田水利建設和當前抗旱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目前正經歷新中國成立以來同期最嚴重的氣象干旱,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農業廳等部門正采取統籌調度抗旱水源、加快應急水利工程建設、狠抓麥田管理技術落實等措施以緩旱情、保春播、奪夏收。
我省氣象干旱嚴重 雖有大旱卻無大災
發布會上,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劉勇毅介紹,自去年9月23日以來,我省大部分地區140多天基本無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只有13毫米,比常年偏少85%,是自1951年全省有氣象水文紀錄以來無有效降水持續時間最長、覆蓋范圍最大的氣象干旱。由氣象干旱引發的災害呈不斷加重態勢,目前全省有300多水庫處于干涸狀態,有55萬人、19萬頭大牲畜存在臨時飲水困難。而據氣象部門預測,近期仍無有效降水。
在如此嚴重的氣象干旱情況下,山東省目前總體上仍呈現出“大旱無大災”的局面。這得益于去年汛期降水較為充沛,也與山東省多年來大干水利有關。劉勇毅介紹,因為水庫除險加固和洪水資源化利用工程的順利實施,提高了水庫的蓄水能力;進入新世紀以來,山東省謀劃構筑了以南水北調和膠東調水工程為“T”字型調水大動脈、覆蓋全省的現代水網體系,從而在大旱之年實現了水資源跨流域、跨區域的聯合調度與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益;而投資100多億元的農田水利建設也有效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對抗御當前嚴重旱情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縣為單位算清水帳 以月為節點分析供需
記者了解到,為緩解當前旱情,山東將強化抗旱水源的統籌調度、加快應急水利工程建設、打造穩定可靠的抗旱服務常備專業隊伍。
劉勇毅具體介紹,水源是抗旱的根本保障。目前,雖然山東省水利工程總體蓄水情況好于往年同期,但根據氣象預測分析,今后一段時期我省降水仍較常年偏少,干旱缺水在所難免。為做好水源的統籌調配,首先,以縣為單位認真修訂完善抗旱預案,算清水帳,以月為節點,分析水資源供需情況,科學制定具體可靠的供水水源保障方案。其次,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以保人畜飲水和農業豐收為重點,落實好各項水資源管理措施,嚴格限制高耗水行業用水,堅決杜絕浪費水現象,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更大效益。第三,積極通過水網工程合理調配水資源,將水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時爭取進一步加大黃河水下泄流量,最大限度滿足我省用水需求。
加快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力爭提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并盡早發揮效益。加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力度,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能力。抓緊修復和應急建設井灌設施,應急新打一批機電井,切實解決無地表水源地區的應急供水保障問題。
著力提高抗旱服務水平。建立健全以縣級為龍頭,以鄉鎮為紐帶,以村組為補充的抗旱服務組織網絡。充實加強中央重點支持我省的125個縣級抗旱服務隊,努力打造穩定可靠的抗旱服務常備專業隊伍。同時積極開展抗旱技術指導服務,通過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開展抗旱服務,提高抗旱服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澆好護苗水、狠抓麥田管理農業部門抗旱保春播
“山東省累計澆越冬水3400萬畝次,比上年多澆1300萬畝次,是歷史上澆越冬水面積最大的一年。”山東省農業廳總經濟師周占升介紹,為了抗旱保春播,山東省在冬前便做了許多準備。盡管如此,全省小麥種植面積5390萬畝,仍有1600多萬畝小麥沒有澆上水。
據了解,山東省下一步抗旱春管工作的總體想法是:立足于抗大旱、抗長旱、抗連旱,全面落實各項抗災減災技術措施,完善相關應急預案。
周占升具體介紹,省農業系統啟動了旱情及抗旱工作日報告制度,開通了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農業廳已經派出了由廳領導帶隊的8個工作組分赴各市檢查督導抗旱和春季農業生產,并實行廳領導分片包干責任制,做到小麥不收獲、督導不停止。并組織六個農業專家組,分赴各地對當前旱情、苗情、墑情進行考察,指導各地搞好對小麥的早春科學管理。
同時,山東省農業廳將狠抓各項麥田管理技術措施的落實。對旱情較重的麥田,及早澆好“保苗水”。對那些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大力推廣節水抗旱技術,適時噴施葉面肥和抗旱劑,提高小麥本身的抗旱和抗逆能力。
發布會后,有記者提出這次山東旱情對農民經濟情況的影響,山東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滕少明打了個比方,認為小麥像是壁虎的尾巴,有苗便不愁長,現在小麥處在越冬期,受損后還可以恢復過來,而且麥收情況還得受光照、蟲害等影響,現在還不能下結論說收成會不好。對于農民的經濟損失,滕少明介紹,算上各類補貼,現在農民只要種上麥子,不論收不收,每畝地每年都能得到100多元,這樣至少保證了農民少受損失,何況不一定減產。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