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解讀】“十二五”末全省生產總值將突破6萬億元
2011-02-12 11:44: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濟南2月12日訊 今天上午9:00,山東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在山東會堂隆重開幕,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作山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姜大明在報告中提出,“十二五”末,全省生產總值將突破6萬億元。
姜大明在報告中提出,從今年開始,我們已進入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委會精神,省政府編制了《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對于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打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基礎至關重要。縱觀國際國內環境,我們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這些都為我們緊緊抓住并充分用好戰略機遇期提供了有利條件。經過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的發展,我省經濟已具相當規模,產業體系更加完備,跨越提升的物質技術基礎更為堅實;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科學發展的動力更為強勁;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全面提速,我省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我們完全有能力推動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以富民強省為目標,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要始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實施擴大內需方針,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格局。今后五年,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左右,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十二五”期間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取得重大進展。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突出農業做優、工業做強、服務業做大,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高效安全的基礎設施支撐保障體系。到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48:4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新口徑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十二五”期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與經濟發展同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力爭五年城鎮新增就業500萬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600萬人以上。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構筑起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網”,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的目標。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住房需求。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改善群眾就醫環境和服務,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十二五”期間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撐作用要顯著增強。強化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發展包括民辦教育在內的各級各類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重要領域和關鍵技術研發,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完善“以用為本”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才,人才競爭優勢基本形成,進入人才強省前列。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筑牢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發揮文化資源富集優勢,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推動經濟文化融合發展。到2015年,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產業增加值翻兩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十二五”期間城鄉、區域發展要更加協調。統籌經濟與社會、當前與長遠、海洋與陸地、城市與農村、東部與中西部發展,深入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一體化,構建產業布局合理、區域協調發展、人口聚集加快、城鎮體系完善的發展格局。力爭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5%以上,新農村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3%,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帶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間綠色發展模式要基本形成。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加快生態省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加重視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搞好土地綜合整治和礦產資源保護。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達到25%,讓山東的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加清新,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十二五”期間改革開放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制度環境,突破改革重點和難點,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邁出重大步伐。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不斷優化。“十二五”期間,全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9%,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各位代表,經過五年不懈奮斗,到“十二五”末,全省生產總值將突破6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50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山東將成為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備的省份,成為人民群眾幸福感普遍增加、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的省份,成為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省份,成為城鄉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的省份,一個文明、富足、開放、和諧的山東將在我國東部沿海蓬勃崛起。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