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濟南:抓住關鍵環節 力求工作實效
2012-05-24 13:08:00 我要評論
來源: 大眾網 關鍵詞:
濟南市 三個一切 群眾路線 下基層 文化
[提要] 濟南市按照省委宣傳部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活動主題,緊密結合省會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實際,突出抓好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改進工作、完善制度等關鍵環節,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力求取得工作實效。
[提要] 濟南市按照省委宣傳部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活動主題,緊密結合省會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實際,突出抓好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改進工作、完善制度等關鍵環節,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力求取得工作實效。
濟南市按照省委宣傳部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活動主題,緊密結合省會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實際,突出抓好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改進工作、完善制度等關鍵環節,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力求取得工作實效。
一、廣泛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一是精選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黨的幾代領導人關于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群眾工作的具體論述,收集了全省、全市群眾工作會議的文件,編印成學習資料匯編,人手一冊,作為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干部的學習教材。二是廣泛組織學習教育活動。統一印制了讀書筆記本,要求個人認真自學,每人書寫不少于3萬字的讀書筆記,上交一篇學習心得體會。開展了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的交流展示,并組織了書面測驗。廣泛開展演講比賽、主要負責同志上黨課、外請專家輔導、觀看影視作品、參觀革命紀念地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著力豐富學習內容,深化教育成果。三是認真組織開展“四查四看”和“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大討論。以黨支部為單位,結合本職工作,組織大家認真查擺思想認識、工作作風、方式方法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導宣傳思想文化干部進一步找準工作的目標方向和力量源泉,切實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二、深入開展下基層活動,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堅持把深入基層作為貫穿主題教育活動的主線,努力為基層群眾做實事辦好事。一是組織下基層調研活動。結合宣傳思想文化日常工作,設計發放了專題調查問卷,摸清普通群眾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所需所求所盼;由分管部長帶隊,帶著題目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等開展調查研究,實地征求群眾意見,了解工作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利用新聞媒體,面向社會廣泛開展“三問于民”意見建議征集活動,共征集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4000多條。二是建立基層聯絡點。結合市里開展的“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主題活動,組織開展“幫扶結對”活動,副處以上干部每人幫扶一戶困難家庭,副處以下干部以支部為單位幫扶一戶困難家庭,對幫扶對象定期走訪,力所能及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全市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共設立基層聯絡點1200多個,市內各級文明單位與農村結成長期幫扶對子128家。三是盡力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把更多資源、更多項目、更多服務投向基層,先后組織社科理論下基層宣講500多場,開展“多彩生活·美好濟南”文化惠民下鄉文藝演出1600多場,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55000多場,建成農家書屋4572家,設立自助圖書館2個,購置圖書下鄉流動車和舞臺演出流動車,開展免費文藝培訓等,努力讓基層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三、積極開展創新實踐活動,推動工作上水平增實效。一是堅持分類推進。面向市直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各單位,總結推廣了濟南廣播電視臺把握群眾視角、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的經驗做法;面向各縣(市)區,總結推廣了平陰縣建立村居宣傳員隊伍、破解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沒人干、沒法干、沒勁干”的難題;面向市直各部門,總結推廣了濟南市公安局運用現代互聯網陣地,利用微博化解矛盾風險、推進宣傳工作的典型經驗。二是策劃推出“身邊濟南人”典型宣傳活動。結合“走轉改”活動,組織新聞記者深入基層接地氣問民生,把鏡頭對準普通群眾,從基層一線中選取了50個先進典型進行了集中宣傳,并推出了關注基層、服務民生的新聞欄目70多個。三是創新文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品牌創建、微笑服務、志愿服務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委托統計部門開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制定道德模范評選表彰獎勵辦法,對道德模范獎勵460萬元,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四是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搶抓舉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機遇,全力推進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美術館、泉城市民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加強鄉鎮、街道、農村、社區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城市“10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搞好9臺新創作舞臺劇目和重點群眾文藝節目的修改展演,加強文化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努力把濟南建設成為全國區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四、加強隊伍和長效機制建設,努力鞏固教育活動成果。一是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結合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去年下半年,集中組織開展了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著力強化縣(市)區網絡文化管理、文化產業發展、文聯、社科聯和鄉村、街居、企事業單位的宣傳文化隊伍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二是加強長效機制建設。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根據市直部門和縣(市)區工作特點,分別確定了不同的考核分值,充分發揮了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總攬全局、引領方向、促進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時,分別制定了規范新聞采編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和改進典型宣傳工作的實施意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規劃、調研信息工作考核獎勵辦法等一批制度,努力將零散的經驗系統化,將成熟的做法制度化,做到開展工作有依據,考核評比有數據,推動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學發展。
一、廣泛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一是精選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黨的幾代領導人關于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群眾工作的具體論述,收集了全省、全市群眾工作會議的文件,編印成學習資料匯編,人手一冊,作為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干部的學習教材。二是廣泛組織學習教育活動。統一印制了讀書筆記本,要求個人認真自學,每人書寫不少于3萬字的讀書筆記,上交一篇學習心得體會。開展了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的交流展示,并組織了書面測驗。廣泛開展演講比賽、主要負責同志上黨課、外請專家輔導、觀看影視作品、參觀革命紀念地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著力豐富學習內容,深化教育成果。三是認真組織開展“四查四看”和“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大討論。以黨支部為單位,結合本職工作,組織大家認真查擺思想認識、工作作風、方式方法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導宣傳思想文化干部進一步找準工作的目標方向和力量源泉,切實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二、深入開展下基層活動,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堅持把深入基層作為貫穿主題教育活動的主線,努力為基層群眾做實事辦好事。一是組織下基層調研活動。結合宣傳思想文化日常工作,設計發放了專題調查問卷,摸清普通群眾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所需所求所盼;由分管部長帶隊,帶著題目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等開展調查研究,實地征求群眾意見,了解工作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利用新聞媒體,面向社會廣泛開展“三問于民”意見建議征集活動,共征集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4000多條。二是建立基層聯絡點。結合市里開展的“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主題活動,組織開展“幫扶結對”活動,副處以上干部每人幫扶一戶困難家庭,副處以下干部以支部為單位幫扶一戶困難家庭,對幫扶對象定期走訪,力所能及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全市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共設立基層聯絡點1200多個,市內各級文明單位與農村結成長期幫扶對子128家。三是盡力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把更多資源、更多項目、更多服務投向基層,先后組織社科理論下基層宣講500多場,開展“多彩生活·美好濟南”文化惠民下鄉文藝演出1600多場,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55000多場,建成農家書屋4572家,設立自助圖書館2個,購置圖書下鄉流動車和舞臺演出流動車,開展免費文藝培訓等,努力讓基層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三、積極開展創新實踐活動,推動工作上水平增實效。一是堅持分類推進。面向市直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各單位,總結推廣了濟南廣播電視臺把握群眾視角、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的經驗做法;面向各縣(市)區,總結推廣了平陰縣建立村居宣傳員隊伍、破解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沒人干、沒法干、沒勁干”的難題;面向市直各部門,總結推廣了濟南市公安局運用現代互聯網陣地,利用微博化解矛盾風險、推進宣傳工作的典型經驗。二是策劃推出“身邊濟南人”典型宣傳活動。結合“走轉改”活動,組織新聞記者深入基層接地氣問民生,把鏡頭對準普通群眾,從基層一線中選取了50個先進典型進行了集中宣傳,并推出了關注基層、服務民生的新聞欄目70多個。三是創新文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品牌創建、微笑服務、志愿服務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委托統計部門開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制定道德模范評選表彰獎勵辦法,對道德模范獎勵460萬元,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四是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搶抓舉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機遇,全力推進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美術館、泉城市民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加強鄉鎮、街道、農村、社區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城市“10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搞好9臺新創作舞臺劇目和重點群眾文藝節目的修改展演,加強文化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努力把濟南建設成為全國區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四、加強隊伍和長效機制建設,努力鞏固教育活動成果。一是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結合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去年下半年,集中組織開展了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著力強化縣(市)區網絡文化管理、文化產業發展、文聯、社科聯和鄉村、街居、企事業單位的宣傳文化隊伍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二是加強長效機制建設。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根據市直部門和縣(市)區工作特點,分別確定了不同的考核分值,充分發揮了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總攬全局、引領方向、促進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時,分別制定了規范新聞采編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和改進典型宣傳工作的實施意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規劃、調研信息工作考核獎勵辦法等一批制度,努力將零散的經驗系統化,將成熟的做法制度化,做到開展工作有依據,考核評比有數據,推動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學發展。
高娜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