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日記:仫佬族,千針萬線繡心愿
2011-12-09 11:14:00 施哲瑩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我湊過去,要不是我親眼看見,我簡直不會相信如此精美的圖案竟是出自一雙爬滿皺紋樹皮般蒼老的手,剪紙用的是香煙的外包裝硬盒,老奶奶用這些硬卡紙剪出鳳凰、蝙蝠、太陽、月亮、花朵、石榴等等一個個美麗、靈動的圖案,簡直比那些藝術館里的大師作品還好。

仫佬奶奶們一邊刺繡,一邊唱仫佬民歌。(施哲瑩 攝)

村中的年輕婦女與老人們在村頭榕樹下探討刺繡技藝。(施哲瑩 攝)

村中一位奶奶用香煙外包裝的硬紙盒剪出刺繡紙樣,其他村民再用紙樣粘在繡片上進行刺繡。剪紙樣的奶奶沒有任何圖形,完全是多年的熟能生巧,堪稱完美。(施曉亮 攝)

國家級“非遺”保護的藝術精品就是從這些奶奶手里誕生的,小記者瑩瑩心生崇拜。(施曉亮 攝)

仫佬刺繡如此精美,讓瑩瑩愛不釋手,最后花80元買了一片,這樣的繡片要花費奶奶十幾天的時間,其價值不好估算。(施曉亮 攝)

小記者施哲瑩在村頭榕樹下為仫佬兒童梳小辮(施曉亮 攝)
小記者日記:仫佬族,千針萬線繡心愿
大眾網小記者 施哲瑩
全國唯一一個仫佬族自治縣就在劉三姐的故鄉宜州市東北方40多公里,羅城縣。羅城人說,劉三姐是羅城人,她的出生地現在改名叫“三姐村”,三姐兒童年代便去了宜州下枧村的姥姥家。羅城和宜州的上級主管河池市從旅游發展的大局考慮,最后協調:宜州是劉三姐的故鄉,主打劉三姐的牌;而羅城主打仫佬文化,對外只稱是“劉三姐的出生地”。
對于仫佬族的采訪有三個方面:傳統民歌、傳統節日(依飯節)、民間工藝(仫佬刺繡)。大記者劉國棟負責采訪前2個,我就只寫寫這傳統刺繡吧,它和依飯節一起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
在縣委宣傳部、文化局2位叔叔的陪同下,我們來到羅城縣城不遠的一個山村,這個村以仫佬族的刺繡而聞名,惟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就是該村的一位村民。
村頭有棵古老的榕樹,樹下就圍著一圈人,有奶奶也有阿姨,他們一邊說話聊天,一邊在各自手上的一塊紅布上飛針走線。這就是傳說中的國家級“非遺”刺繡。
我注意到,她們所有人繡的圖案都一模一樣。一個老太抬手指指身邊那個在剪紙的阿婆。旁邊一位阿姨說阿婆剪的是刺繡的圖樣。
我湊過去,要不是我親眼看見,我簡直不會相信如此精美的圖案竟是出自一雙爬滿皺紋樹皮般蒼老的手,剪紙用的是香煙的外包裝硬盒,老奶奶用這些硬卡紙剪出鳳凰、蝙蝠、太陽、月亮、花朵、石榴等等一個個美麗、靈動的圖案,簡直比那些藝術館里的大師作品還好。
更讓我驚訝的是,老奶奶剪圖樣沒有任何設計稿,所有的圖樣都她在腦子里,那個紙殼上不見任何筆畫痕跡。剪子替代畫筆,且不說剪,就是讓你畫,也未必及她幾分之幾。柔美的線條,流線一半一氣呵成,那么自然。
跟水族的馬尾繡不一樣,跟其他民族都有的盤繡和普通刺繡也都不一樣。她剪的這個,就是刺繡的雛形,她要供應給全村刺繡的人,每套6元錢。人們買來這些圖樣把它用漿糊黏在紅色的方布上,就可以開始繡了。沿著剪紙的形狀繡,把紙殼也繡進去,這樣會有立體感,浮雕似的。
我感興趣的是,這些繡片是干嘛用的呢?為什么圖案都一樣?那位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阿姨告訴我:仫佬人要把它縫到背袋上的。
仫佬人的童年都是在背袋中長大的。跟城里人習慣把小孩放在搖搖車里或是抱著不一樣,仫佬人用這背袋背著孩子,能騰出手來,不耽誤干活。我們前面采訪的水族、苗族、侗族等,也曾見過背袋。不過背袋上的文化就不同了,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這仫佬族,背袋上的文化就在于這塊繡片了。繡片的正上方是個太陽,兩邊分別有兩只鳳凰。下面的圖案有蝙蝠(也有人說是蝴蝶)不管是什么吧,在他們的發音中都是“福”。“福”底下就是一顆飽滿的大石榴,石榴籽多,這就寓意著“多子多福”,還有那些花朵、藤蔓構成的美麗的曲線,構成了一幅寓意深遠的藝術品。而在仫佬人的實用價值中,這樣的圖案寄托了對孩子的無限期望:愿他們在今后的日子里陽光普照、前程錦繡,順風順水,多子多福,人丁興旺。

更多新聞
- 走進56個民族影展:在心靈版圖上烙下民族印痕
- 見證中華全家福"走進56個民族家庭"匯報展舉行
- 劉國棟:180天的心靈“成人禮”
- 觀眾贊展覽給力 稱“夢想照進現實”
- 施曉亮:重走56個民族,見證民族文化巨變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