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魯生推介山東館:厚重文化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

世博會山東館藝術總監、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接受本網專訪。

世博會山東館藝術總監、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接受本網專訪。
大眾網上海4月23日訊 (特派記者 吳哲 劉國棟)4月20日,上海世博會山東館全面進入運營,成為第一個投入正式運營的省區市館。截至今天上午,世博山東館已經陸續接待游客逾10萬人次。
“在世博山東館內,你可以親近歷史,接觸自然,學踢蹴鞠,感受一覽眾山小的愜意……”,今天中午,在上海世博會山東館,記者專訪到世博會山東館藝術總監、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潘院長為我們盤點了山東館的四大亮點。
季羨林題寫“齊魯青未了”
潘魯生介紹說,山東館以藍色為主色調,以“齊魯青未了”作為展示主題演繹,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生前對山東館的主題非常贊賞,2008年親自題寫了“齊魯青未了”。
“山東館以‘和諧文化建設美好家園’為主題理念。正如‘齊魯青未了’這句詩所描繪的那樣,讓齊魯大地永遠展現出郁郁蔥蔥、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景象。”潘魯生說,山東館采用藍色曲線造型,運用雕塑語言演繹“齊魯青未了”的主題,希望形象地表達“青山連綿不絕,綠水長流不斷,文化傳承不息”的意境。
孔子像最受游客喜愛
在山東館內,先哲孔子雕像成為最受游客喜愛的“鎮館”之寶。孔子像是山東館的象征,也是中國館的象征。孔子“和”的思想,恰恰體現了城市的靈魂,城市正是因為秉承了“和”的理念,才得以讓生活更加美好。
孔子像高2.561米。“2010年是孔子誕辰2561年,為了紀念這一世界偉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與孔子基金會聯合,設計推出高2.561米的鑄銅貼金孔子雕像。”潘魯生說,山東館可以通過以“孔子厚德仁愛的文化胸懷鑄造城市靈魂”提升展示內涵。整個展示中,和諧的理念逐漸遞進,在主展廳達到高潮,在這里可以看到世界各個國家的孔子學院。
館徽“魯班鎖”凝結古代建筑智慧
整個山東館由“魯班鎖的營造智慧開啟美好家園”開始,五彩斑斕的魯班鎖吸引了很多游客駐足流連。潘院長介紹說,6根魯班鎖可組成的樣式多達119963種,魯班鎖是城市營造智慧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貫穿整個山東館的標志性符號。
魯班鎖是春秋時期魯國工匠公輸班發明的一種木制卯榫結構,其特點是不需要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原理就可以將6部分牢固地結合在一起。魯班鎖及其所代表的卯榫結構是形成中國傳統木建筑結構的基礎,中國古代的城市營造文明也正是在這種智慧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
山東館魯班鎖裝置由2100多塊LED管束模塊組裝、拼接、連線、集成總控而成,“魯班鎖裝置融合傳統文化、現代科技與藝術語言,別具特色,堪稱是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設計典范,在整個世博會場館設計中獨樹一幟。”潘魯生說。
“花如意”寓意“如詩、如畫、如意”
潘魯生說,山東館展示以“花如意的和諧理念暢想美好生活”收尾。生態的“花如意”采用無土栽培技術培育鮮花,是集傳統藝術觀念與農業科技創新合二為一的生態裝置,寓意未來山東在“富庶、文明、生態、和諧”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中,家園如詩如畫。
“花如意”是由萊蕪雪野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制作,兩端采用的花卉為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四季花卉,觀眾可以在瀏覽過程中自由摘取作為紀念。“將‘花如意’放置在‘城市暢想’展廳,既是一件裝置藝術品,同時也承載了齊魯兒女對未來城市家園生活的美好祝愿。”潘魯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