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中以色列小伙"艾然"流利漢語做講解

“創新廳”演繹以色列創造

以色列館外觀像一個“海貝殼”
大眾網—移動G3上海4月27日聯合報道(記者 隋喬 劉國棟)從外形看,世博以色列國家館像極了一只來自以色列的巨大“海貝殼”。留學中國的以色列小伙子“艾然”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為記者介紹了以色列館的情況:“以色列國家館由兩座互相環抱的流線型建筑體組成,像一幅太極陰陽圖,又像兩只緊握的雙手,代表了以色列的歷史與嶄新的現在。”
記者在現場看到,以色列展館由兩座流線型建筑體組成,似環抱在一起的雙手,又似一枚海中的貝殼。兩座建筑體分別由原石和玻璃建造,巧妙融合在一起。設計師哈伊姆?多頓談到他的設計理念時說:“由原石建造的部分代表了歷史,代表著猶太人的根和我們的過去。而由玻璃構成的建筑部分,則象征著今天嶄新的以色列,一個在多個領域享有盛譽、清澈而有朝氣的國度。”
留學中國四年的以色列小伙子Ran來自清華大學,中文說的非常流利。他說:“我的中文名字是‘艾然’,現在我是以色列館的工作人員,負責介紹展館內體現的以色列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我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英語和希伯來語為大家介紹。”首先,艾然帶記者來到主題建筑前的“低語花園”,這里種滿了令人愉悅的綠色果樹:“這些樹讓人心曠神怡,使客可以在長凳上休息。”
展館的主體建筑高24米,分成兩個獨立而又互相連接的空間:“光之廳”與“創新殿”。一邊是用原石砌造,即直接從采石場上挖來,不經任何加工的石料壘砌的創新殿;而另外一邊則用透明的玻璃覆蓋的光之廳。走進“光之廳”,沿著弧狀的墻壁,通過多媒體展示,游客們將領略猶太民族擁有無窮魅力的發展歷史。艾然介紹說:“墻壁上展示了以色列的死海等著名景觀,還有它的人文風情。大家看到希伯來語,和中國古代字體一樣,是豎著排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寫的。”艾然儼然一名中國迷。
整個以色列館的高潮部分是“創新廳”。艾然說:“一場由漂浮在動態空間里的燈球所呈現的360度視聽演出將在這里演繹。你們慢慢欣賞吧。”約10分鐘的360度多媒體展示,每一個光球都代表著以色列在科學、音樂、文學等各個領域內的創新和技術突破。這也突出了“創新讓生活更美好”的以色列館主題,以及中以兩國在未來的緊密聯系。
以色列國家館在向中國和以色列這兩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致敬的同時,兩座緊密相依的建筑體還暗喻了人與人、人與地球、國家與國家間的關系,這也是設計師哈伊姆要表達的主題:人和自然,過去和未來,此時和永恒,大地與藍天,虛無和實體間的和諧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