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日本隊球員駒野友一(左)射失點球瞬間。當日,在茨瓦內舉行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決賽中,日本隊經過點球大戰,以3比5負于巴拉圭隊,無緣八強。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門框悖論殘酷地屠殺了亞洲球隊!
先中門框者死,這個殘酷的理論在本屆世界杯上將它的魔力對準了亞洲球隊,于是,韓國和日本雙雙倒下。
韓國隊開場6分鐘就由任意球高手樸周永擊中烏拉圭隊的門柱,最后1:2出局;日本隊更慘,第22分鐘松井大輔的射門被橫梁拒絕了,在點球決戰時駒野友一又一腳轟在了橫梁上,這雙重威力下,日本隊只能悲壯出局。
這個魔咒的威力太大,以往就不用說了,單在本屆世界杯上,和日本韓國一起“杯具”的還有英格蘭、墨西哥。在此后的比賽中,也許還有球隊會撞死在門框上。
門框悖論大多發生在雙方水準相當的比賽中,從概率上來說,進球機會對雙方差不多是對等的,打了一個門框,往往就意味著少了一個進球機會,勝負天平當然就向對手傾斜了。更不用說,打中門框帶來的心理上的挫折感,對一支球隊是多大的傷害,這種傷害到了罰點球階段就是致命的。
甚至中國隊都嘗過這項悖論的威力,在2002年世界杯上,中國隊也有兩腳門框。但實力相距太大,這個理論也就沒有意義了。就如同2002年世界杯時巴西隊要打了兩腳門框,他們一樣可以擊敗中國隊,中國隊也無法完成“得一分、勝一場”的要求。歸根到底,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悲劇歸悲劇,但門框悖論也無法掩蓋亞洲球隊在本屆世界杯上的耀眼光芒。4隊出戰,兩隊進入16強,這份成績值得尊敬。除了在2002年的韓日世界杯外,亞洲球隊還沒有過這樣好的集體成績。尤其本次在陌生的非洲比賽,在國際足聯一度威脅因為亞洲球隊的糟糕成績要縮減亞洲的名額的背景下,在以往世界杯非洲球隊驚艷的刺激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包括朝鮮集體爆發,都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亞洲足球的實力,國際足聯已宣布亞洲名額不做調整,他們是亞洲足球的有功之臣。
從實力上來說,我們的鄰居日本韓國已經進入了世界二流的水準,進入16強是對他們實力的肯定。倒在八強之外,這個結果也不會太意外。亞洲如果渴求更多的世界杯名額,那么必須在世界杯上拿出更多有說服力的成績。
在南非看世界杯,最大的感觸就是對于同一大洲球隊的支持。南非人在巴法納男孩出局后,全力為其他的非洲隊加油。現在加納隊已經成為南非世界杯的東道主。這一點上,亞洲足球有些汗顏,各自的球迷很難做到非洲球迷這樣,支持本大洲的球隊。這里面有歷史、文化的原因,此外亞洲的足球人自身也必須反思,你們做過什么讓亞洲足球統一在一面旗幟下,你們做過什么讓東亞和西亞的足球勢力不再明爭暗斗,你們做過什么讓東亞聯賽的美好設想能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