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棗10年為農民增收百億
2010-10-22 22:07: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沾化冬棗已形成產業
大眾網濱州訊(記者 馮煒程 韋輝)2007年,沾化縣成為“全國人均林果收入第一縣”;2008年,沾化冬棗主產區下洼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2009年全縣棗農人均增收6000元,全縣實現產業產值23億元……記者從山東沾化縣了解到,該縣著力培育冬棗產業,近十年冬棗給全縣農民帶來收入100多億元。
沾化冬棗是大自然饋贈給沾化縣的珍貴禮物。沾化冬棗原是零星分布在農戶庭院中的珍稀棗類品種,因其成熟期晚而得名。沾化冬棗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爽脆、口感極佳,且含有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其中尤以維生素C的含量最為豐富,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被營養專家稱作“活維生素丸”。
基于沾化冬棗的特有品質,自1994年起沾化就積極挖掘這一獨特資源,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把沾化冬棗作為農業主導產業進行培育。他們通過宣傳發動、科技啟動、政策驅動、示范帶動“四動并舉”,攻克苗木繁育、冷藏保鮮關,落實林地政策,建立縣級干部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責任制,使散落于農戶的56株冬棗樹從深閨走向大田,形成目前50萬畝密植園的規模。
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更加重視沾化冬棗產業發展,按照“重點在特色,優勢在品牌,關鍵在管理,根本在龍頭”的工作思路,堅持把質量作為沾化冬棗產業發展的生命線,連年開展沾化冬棗“質量年”、“質量達標年”等活動,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沾化冬棗產業邁上一個新臺階。
在品牌方面,沾化以打造“中華民族著名水果品牌”為目標,連續11年成功舉辦沾化冬棗節和“賽園賽棗”活動,提高了知名度,推動了棗農質量意識、管理水平的提高。沾化縣先后獲評中國冬棗之鄉、冬棗生產國家標準化示范區、全國經濟林建設示范縣、中國棗業十強縣,沾化冬棗生態旅游景區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山東省最具成長力景區;沾化冬棗成功注冊國家證明商標,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中華名果、中國十大名棗、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推薦果品和第十一屆全運會指定果品。三是富裕了農民。把發展百姓產業、富民產業作為縣委、縣政府的第一任務,拿出主要精力抓冬棗,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要支持有支持、要政策給政策。
據統計,近十年,沾化冬棗給全縣農民帶來收入100多億元。2007年,沾化縣成為“全國人均林果收入第一縣”。2008年,沾化冬棗主產區下洼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提前十幾年實現全面小康。2009年全縣棗農人均增收6000元,全縣實現產業產值23億元。

更多新聞
- 濱州:打一場藍色經濟的“機遇戰”
- 沾化冬棗10年為農民增收百億
- 無棣金融電子行業抱團打天下
- 濱州:建一個新區 辟前沿陣地
- 濱州:培植七大產業 全市統籌發展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