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長助理、藍辦主任溫龍亭談藍色經濟
2010-10-18 11:26: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東營訊(記者 馮煒程 韋輝)日前,東營市市長助理、藍辦主任溫龍亭就東營發展藍色經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溫龍亭表示,東營將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大機遇,做大做強海洋產業。
記者:東營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在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的優勢是什么?
溫龍亭:東營既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區域,也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唯一一個在“藍”、“黃”經濟區中完全重合的市。
經過26年的發展,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76.6億元;境內財政總收入299.3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0.87億元,城市綜合競爭力列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5位。
東營加快發展藍色經濟具有許多優勢和條件:一是區位優勢明顯。東營市位于京津翼都市圈與山東半島的結合部,與天津濱海新區2.5小時的里程,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隔海相望,是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向西可連接廣闊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達長江三角洲北翼,向東出海與東北亞各國臨近,具有深化國際國內區域合作、加快開放開發的有力條件。
二是自然資源豐富。同時具備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氣和海洋四大資源優勢。東營擁有未利用地452萬畝,同時黃河平均每年新淤土地1.5萬畝左右,是中國東部沿海后備土地資源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勝利油田80%的石油地質儲量和85%的產量集中在東營境內,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8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2300億立方米,原油產量穩定在2700萬噸左右。同時,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渤海灣地區年產2000萬噸原油,也將在東營港儲備中轉。
三是公鐵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完備。四是產業基礎較好。東營作為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多年來在穩步發展石油工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石油替代產業,地方經濟實力快速壯大,油地結構由2005年的各占一半調整為2009年的28:72。工業整體實力快速增強,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458億元,其中地方工業增加值94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等主要指標均居山東省前列。
五是科技支撐能力較強。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匯集了一大批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人才。
記者:藍色經濟大都是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強大的人才儲備,請您詳細介紹下東營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東營人才引進培育等方面的情況。
溫龍亭:東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石油裝備、新能源及裝備、新材料等五大產業框架初步形成。其中,石油裝備產業總產值占中國同行業的三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石油裝備制造基地。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化工、造紙、紡織、輪胎等傳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2040萬噸,是中國地方煉油能力最大的市;離子膜燒堿產能達到100萬噸,居山東省第一位,另有在建產能85萬噸;造紙能力達到210萬噸,新聞紙產能居全國第一位;紡紗能力達到260萬錠;輪胎產能達到6900萬條,居山東省第二位,其中子午胎產能4100萬條;陰極銅產能達到20萬噸,居山東省第一位。企業規模和實力逐步壯大,2009年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工業企業達到468家,其中過百億元的達到6家。
在人才引進和培育方面,東營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2萬,其中中級職稱以上近4萬人,所占比重高于山東省平均水平。已與2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全市已建成1家國家大學科技園、4家國家創業中心、1家省級高新區和1家省級創業中心,正在規劃建設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大學科技園“生態谷”等科技創新創業平臺。根據國家新的認定管理辦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56家,占黃河三角洲地區的52%。“十一五”以來,全市實施市級以上科技創新項目688項。東營連續八年被命名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先后被命名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根據2009年中國城市創新報告,東營市列全國地級市創新能力綜合測評第29位。
記者: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請您談今年以來是如何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在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溫龍亭:去年11月23日,國務院批復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黃河三角洲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東營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部署,把東營列為七個前沿城市之一,這又給東營提供了重大機遇。黃藍交匯、兩區相融,東營在全省戰略布局中日顯重要,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今年以來開展的主要工作包括,認真落實藍色經濟區建設決策部署,為加強對藍色經濟區建設的組織領導,3月中旬,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東營市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委員會,設立了高規格的市藍色經濟建設辦公室,與市黃河三角洲建設辦公室兩個機構、一塊牌子,合署辦公,內設4個處室,事業編制25人。
加快規劃編制,完善全市藍色經濟區規劃體系。依據《山東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家批復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詳細的規劃編制方案,截至目前,已編制完成《東營市藍色經濟區規劃發展綱要》,其他相關專項規劃正在抓緊推進。
搶抓發展機遇,奮力實現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新突破。2010年是實施國家戰略的第一年,東營市正在按照“面向2020年、重點抓好前三年、全力突破2010年”的工作思路,重點突破“四區一城”主體產業區、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發展平臺、縣區產業園區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全國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區、高效生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區、全國宜居宜業城市。
記者:請您談一下東營市藍色經濟下一步的工作。
積極開展藍色經濟改革試點工作,充分發揮東營藍色經濟優勢,編制東營藍色經濟試點總體方案;強化海陸統籌,做大做強臨海和海洋產業,當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積極強化由陸及海、由海及陸、海陸統籌,著力構建以高效生態農業為基礎、環境友好型工業為重點、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高效生態產業體系。
在建設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同時,全力打造藍色經濟區,做大做強臨海和海洋產業。具體工作包括一、現代海洋漁業,重點發展特色養殖、漁業增養殖、水產精深加工,大力發展遠洋漁業、休閑漁業,努力建成現代漁業基地。特色養殖,突出發展海參、對蝦、黃河口大閘蟹、黃河口鱉等名優特品種。打造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漁港經濟區和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二、海洋新能源,突出抓好風電電源基地、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地熱能、東營發電廠、電網工程建設。三、海洋生物產業,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化制品等領域深度開發和成果轉化。四、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五、海洋化工、鹽化工及精細化工。六、海水綜合利用,積極推廣使用海水淡化技術,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建設一批海水淡化項目,逐步提高海水淡化水供應能力。 七、文化旅游,加快推進黃河口生態旅游區、黃河水城河海風情旅游區、孫子文化旅游度假區、等項目建設。建成國家級旅游區,打造知名生態休閑度假基地。八、現代物流,依托交通樞紐、中心城和重要貨物集散地,重點規劃建設臨港、中心城、空港、廣饒四大物流園區,加快推進東營西郊物流中心、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設,形成多層次、開放式、社會化的物流體系。九、基礎設施建設。十、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確保到2015年,空氣環境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超過310天。加強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大力促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進土地、水、礦產、能源高效利用。繼續抓好10大工程和“海水一水多用”等25個循環經濟項目,力爭到2012年,建成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