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記者 李冉 馮煒程
編者按:1月25日,山東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山東會堂隆重開幕。姜大明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力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抓緊出臺貫徹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具體實施意見,分解任務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黃河三角洲開發在今年開好頭、起好步。25日下午,他在東營代表團參加討論時特別強調:“今年我要用三分之一的精力來抓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一句話道出了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視。黃河三角洲開發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兩會前夕,記者就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開發及發展戰略采訪了省長助理、省建設黃河三角洲辦公室主任陳光。
黃三角已醒!
2009年1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背負“貧瘠”名號沉睡許久的黃三角迎來黎明。
山東第一個進入了國家層面的區域性發展規劃、環渤海地區發展空間最大的經濟增長區域、我國最后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當所有這些令人激動描述賦予同一片土地,黃三角,新時代國人矚目的焦點開始凝望于此。
山東省省長助理兼山東省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辦公室主任陳光 大眾網記者曹亮攝
省兩會開幕前夕的1月20日下午,大眾網記者獨家專訪了山東省省長助理陳光,這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以大膽改革而為人所知的省長助理,不久之前剛剛兼任山東省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辦公室主任。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陳光向大眾網記者描述了他眼中“高效、生態、和諧”的黃三角。言至盡興處憧憬激動之情躍然。
國家戰略坐標:承載五大期許,山東快車駛入“黃三角時刻”
“我們經過了若干年準備、爭取、努力,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然后又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等待,最后終于迎來了山東有史以來第一個進入了國家層面的區域性發展規劃,確實是千載難逢”。
黃三角,26500平方公里,19個縣,985萬人,2008年GDP超過四千億元人民幣。如此規模的區域集群,其發展前景被國家認可并最終上升為國家戰略自然絕非易事。
陳光介紹說,山東歷來重視黃三角的開發和建設,國家在“十五”計劃和“十一五”規劃中也連續把加快黃三角開發建設寫了進去。這兩年山東加快了推薦的步伐,書記省長親歷其為,省市各級密切配合,組織編制了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并上報國家發改委。2009年3月,山東終于迎來了國家發改委牽頭的25個部委現場踏勘,實地調研,之后正式起草《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報給了國務院。
至此,黃三角開發進入倒計時。
11月23號國務院批復山東省政府和國家發改委,規劃獲得原則通過,時隔9天之后的12月2號,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省委省政府迅速召開會議,認真學習,決定成立推進黃河三角洲生態高效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姜大明省長任組長,王仁元副省長、才利民副省長和陳光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開發建設的統一部署、督導調度、協調推進。
“國務院正式批復了,省里就扎扎實實抓落實了!”陳光說。他感慨道:“我們經過了若干年準備、爭取、努力,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然后又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等待,最后終于迎來了山東有史以來第一個進入了國家層面的區域性發展規劃,確實是千載難逢”。
陳光認為,黃三角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局的地方,它上升到國家戰略至少承載了五大期望,分別是形成山東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環渤海地區整體經濟實力、實現開發建設與保護生態的有機統一、保護黃河下游生態環境以及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尤其是對于第一點,改革開放三十年山東省的GDP年均增長12.1%,的確來之不易。山東發展到這一步,進入新時期,面臨新形勢,要發展得更好更快,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增長點來引領,歷史將這一使命賦予黃三角。特別是山東的發展也有自己的不平衡性,黃三角恰好是洼地,起點低意味著空間大,而在資源、地理等方面的優勢使黃三角的潛力更大。“如果山東把黃三角盡快開發起來,能夠達到像中部或者東部的發展水平,山東就形式了一個新的增長點,山東的總體實力就會更強,山東就會繼續走在全國的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