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稿件:
日照市長趙效為:“藍圖”弄潮 新日照風起濤頭
日照市長趙效為接受大眾網記者專訪
作為魯南臨港產業帶的核心區,日照的發展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重點之一,日照市長趙效為也因此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1月26日傍晚,盡管會議日程緊張,趙效為市長還是在分組討論結束后,接受了大眾網記者的專訪。“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將抓住機遇,將其作為頭號工程來抓,加快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努力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重要一極。”趙效為用這樣一番開場白來點題。
2009年,面對危機打出181條政策的“組合拳”
“去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趙效為并不回避2009年經濟發展的嚴峻形勢,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日照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一攬子政策措施,針對自身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支持工業企業、外經貿、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共計181條,這其中既有資金和政策支持,也有為企業發展創造環境的,比如:防止去企業亂檢查、濫收費等。鼓勵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拓展海內外的市場。”
去年,日照開展了“大項目建設年”活動,篩選確定了138個大項目,年內開工建設的有86個項目,其余的現在陸陸續續的具備了開工的條件。“這些項目小則是上億元,大則上百億元。對日照今后的發展能起到打基礎、增后勁的作用。”趙效為說。
正因為有這些政策措施的支持,日照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取得的成績遠遠好于年初預期。趙效為介紹說,去年日照的GDP增長14.1%,高于全國和全省的平均增幅。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了1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29.5%,其余一些數據包括工業用電量、港口等增長幅度都在全省名列前茅。
全省第一個實現全部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市
2009年,日照的糧食總產達到了112.4萬噸,創2001年以來新高,單產創1997年以來新高。農業結構又有新的優化,優質高效農業快速發展。綠茶面積,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2萬畝。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去年全市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871個,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269家。
日照市是山東省17個市里面第一個實現全部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市,村村通自來水現在成效也非常突出,已達90%,農村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新的發展。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現在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展。
雖然經濟形式嚴峻,但日照市新農村建設始終在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并取得了新的成就。趙效為如數家珍地給記者介紹新農村建設的成果。看得出來,他對日照農村發展非常關心。
獲得“聯合國人居獎”是堅持生態建市的成果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這是一個陽光的城市。”生態環境優良是日照人最大的驕傲,2009年日照作為中國惟一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更是反映出國際上對日照生態建市成果的肯定。去年日照還獲得了“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稱號,日照水上運動基地也榮獲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稱號,日照還被國家表彰為創新城市,并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稱號。談起2009年日照的城市建設、發展和所取得的榮譽,趙效為市長的話語中透出自豪。但他卻謙虛而詼諧地說:“我這個人不善于記榮譽,這些我說的不全。”
日照有100公里的海岸線,其中有64公里是優質金沙灘,這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同時也是很好的旅游資源。“我們現在在日照主城區的東部沿海,規劃了15.5公里的黃金海岸帶,去年啟動了南段3.5公里的整治,目的是將其打造成“夢幻海灘”,打造成靚麗的旅游線。”趙效為說。
趙效為介紹說,2009年日照改造城中村12個,整治拓寬或者新建了一批道路、河道,優化了一批城市小區的環境。現在日照市全市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35.2%,其中城市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已經達到了42.4%,日照市碧海、藍天、金沙灘這個優勢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