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期嘉賓:省人大代表、民進濟南市委副主委、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朋星(左)
省政協委員,齊魯石化熱電廠副總會計師侯瀟艷(右)
兩會嘉賓熱議學前教育
大眾網記者 隋喬 趙洪棟 攝影 吳哲
齊魯晚報記者 王光照 殷亞楠 全媒體報道
最近,一個新詞“孩奴”流行了起來。同“房奴”類似,“孩奴”惟妙惟肖的表達出已經或即將奔三的80后對生育孩子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和恐懼。今天下午,針對“孩奴”問題,省人大代表、民進濟南市委副主委、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朋星,省政協委員,齊魯石化熱電廠副總會計師侯瀟艷做客齊魯晚報、大眾網“兩會直播室”,講述了他們的觀點:家長應注重孩子健康發展;國家應立法并細化規則,讓學前教育有規則可依。
朋星:“孩奴”不必溺愛孩子,需正確看待學前教育
愛孩子但不能“關心過頭”
省人大代表、民進濟南市委副主委、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朋星
“孩奴”就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忙碌,而失去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目前80后的年輕夫婦越來越多,他們傾向于自己寧愿省吃儉用,可是在養育孩子上選擇高消費,出手十分大方,比如天價早教,選擇昂貴的育嬰用品等等。朋星認為,“孩奴”現象一直就存在,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關心過了。”朋星解釋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獨生子女太多。80后就一個孩子,總希望他能出人頭地。那么就要投入,但是現在80后這些人,財力又達不到,所以就很吃力一些。”
針對這種情況,朋星建議現代父母不能把孩子當作唯一的生活重心,而是要注重體現自身價值。“中國父母的傳統觀念,就是過分的看重孩子。孩子是他們唯一的生活重心。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就是這輩子,我要體現我自身的價值,我可以去培養其他,孩子將來還很長,但是希望我們夫妻兩個完成自己的美好生活。”朋星強調,將孩子當作生活重心,是對自身價值的踐踏,對孩子也很不利。
“孩奴”需正確看待學前教育
據了解,在山東省個體所辦幼兒園占40%左右。朋星分析說:“學前教育不納入義務教育,沒有硬性規定。所以就投入不足,幼兒園的數量就不夠,好多私人幼兒園就產生了。” “孩奴”主要是沒有正確的看待學前教育,認為越好越貴的早教、幼兒園,就對孩子越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朋星說:“早教,等于拔苗助長。孩子幼年應該是以玩耍為主,過早的早教,讓孩子上學時容易厭學。比如給孩子報英語班,學的發音不準,到了上學的時候再糾正,更困難。”
針對幼兒園規范和早教理性化,朋星認為政府應當起主導作用:“政府主導,縣鄉統籌,以鄉為主,這是辦幼兒園的體制。政府的主體應該是公辦幼兒園,這樣的話使我們大部分的工薪階層都能上這樣的幼兒園,當然社會還是有分層的,一些有錢人他就是愿意上好學校。其實我覺得越是有知識的人,越不會陷入這個怪圈。”
學前教育管理辦法應“與時俱進”
2008年,有報道表示教育部正在制定民辦幼兒園收費具體的措施政策。對此,朋星表示:“山東省在2009年有山東省實施幼兒園管理條例辦法,但卻是1991年出臺的。時間過去太久,我們應當結合目前的情況,制定一個新的條例辦法。”
針對部分幼兒園“高收費”、“漲價”等現象,朋星也表示,可以通過設定“高限”來管理幼兒園收費情況。部分小學所辦幼兒園,打出“上幼兒園可直接升小學”的旗號。針對這種現象,朋星解釋道:“這種講法是不實際的。現在入學是按照戶口所在地就近入學。某些幼兒園打出這種旗號,吸攬孩子,是不負責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