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兩旁,是正在新建的民居
通口鄉民正在衛生院內問診
通口鎮中心醫院門診樓
醫生正在進行“血液分析”
海地發生的強震,讓人們把關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四川地震災區。16日,記者跟隨山東北川采訪團來到了素有羌山“竹海”之稱的北川羌族自治縣通口鎮,感受山東省對口援建給這里帶來的新變化。
通口鎮位于北川、江油、安縣三縣交界處,距北川縣城24公里。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5000畝的斑、楠竹林面積,使得通口被冠以羌山“竹海”的美譽。
采訪車進入通口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已經交付使用的通口中心衛生院,帶有羌族特色三層小樓吸引住了所有記者的目光。
醫療援建得到鄉民認可
“新的通口鎮衛生院占地647平方,總投資180萬。衛生院有病床30張,經過山東衛生部門培訓的醫護人員共有24人,可滿足全鄉7500人的看病需求。”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龍光碧說,臨沂市最近還為衛生院增添了120萬元的儀器設備,使衛生院不僅可以治療普通疾病,像闌尾炎、剖腹產等這樣的手術,都可以完成。
“醫院醫療設備配置,已經達到或超過了同級鄉鎮衛生院的水平,使我們至少向前跨越了20年。” 龍光碧說。
據衛生院的工作人員介紹,每日的出診量有40余次,是以前的兩倍,這都得益于臨沂市對衛生院硬件和軟件的幫扶。
“現在我們不僅新配備了冷鏈車和救護車等專業設備,臨沂市九批共81人的醫護人員來到醫院為我們送來最先進的技術。”通口鎮鎮主任劉順清高興地告訴記者,中心衛生院派去臨沂市交流學習的8位醫護人員,即將最近“學成”歸來。
通口鎮村民羅志江10歲的女兒得了先天性心臟病,他告訴記者,新衛生院沒建立之前,自己帶著女兒要趕20公里的路到江油醫院進行診治。“現在醫院硬件好了,山東的醫生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所以我們現在都到衛生院這里進行檢查。”
“感謝山東的援建隊伍,感謝山東的醫護人員。我們這里條件很艱苦,但你們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今年55歲的鄧萬興老人領著小孫女來看水痘,談及臨沂對通口鎮的援建激動地說。
近九成鄉民可在新房里過年
通口鎮的道路兩旁,記者看到的是自信地鄉民正在建設的新居。今年63歲的郭江英老人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新家,這棟三層樓的新居總共花費了26萬元,
“有了政府的照顧、有了對口援建的幫助,我們沒有了后顧之憂。”郭江英說。
據了解,通口鎮近九成的鄉民都將能在新建的房屋里過年,通泉村婦女主任母芙蓉告訴記者,她的新年愿望是“希望房子趕快修起來,大家都能在新年投入到新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