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人大代表、淄博市政協副主席王法亮在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
大眾網北京3月7日訊(特派記者 馮煒程 趙新婷 楊博)“現在的用工荒僅僅是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但勞動力供求的‘拐點’也已為時不遠。”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淄博市政協副主席王法亮在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他認為,國家有必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以應對更大的用工需求。 對于目前用工荒和求職難并存的現狀,王法亮認為,目前我國勞動力仍然是整體過剩,結構性短缺,供求關系還沒有到拐點。但他同時也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金融危機后,在國家調控政策的刺激下,各方面回升較快,勞動力供求拐點到來不會很久遠。 為什么會在拐點之前出現目前的結構性短缺呢?王法亮認為,存在兩個方面因素,一是技術工人數量偏少,再一個就是有些企業在職工待遇上偏低。“有些在外地打工的人,過春節回家以后,感覺國家農業政策比較好,在家里也不錯,年后就不再出去打工了,而一些新職工沒經驗又干不了這些活,就必然出現結構性用工荒”。 對于如何破解目前的用工荒以及應對勞動力供求“拐點”的到來,王法亮也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就是發展高質量的高等職業教育,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技能和技術保障。 王法亮說,抓好職業教育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工作之一,“‘轉方式調結構’離不開技術進步,技術進步離不開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他認為,近兩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非常快,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都在快速發展,但高等職業教育在快速膨脹的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就是普遍重視外延的發展,但內涵發展存在不足,尤其是實訓基地建設和實際技能的訓練應該大幅度加強,這兩方面加強對于工人整體技能提高,對“轉方式調結構”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除了關注職業教育這一熱點問題外,王法亮代表非常關注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他認為,住宅對于絕大多數購房者來說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必需品,政府可以考慮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實施地價、稅費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以供地價格、稅率和有關費用調控城鎮住宅市場,解決中低收入者的購房問題。 “首先應該實行差別地價”,王法亮提出了自己的具體建議,“對不同建筑面積的住宅實行不同的用地價格,這或許可以從源頭上控制房價的瘋長”。他建議,政府在提供土地時應該在現行招標、拍賣等供地方式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單套住宅建筑(或實用)面積制定不同的供地價格,或進行系數調整。面積越小的供地價格越低,面積越大的供地價格越高。即使是同一開發商,在同一地塊上,因其建設的單套住宅面積不同,也可支付不同的單位面積土地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