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3月6日北京訊(特派記者 李冉 曹亮)在不久前閉幕的山東兩會上,姜大明省長提出,要力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成立不久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的主任,全國人大代表費云良在兩會上也倍受媒體的關注。今天下午,他在參加山東團分組討論之余接受了大眾網記者的采訪,談起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發展情況,費云良表示,半島藍色經濟區將努力形成“一體三帶”的發展格局。 費云良告訴記者,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構想來源于胡錦濤2009年視察山東時的指示,“胡總書記當時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費云良說,正是基于這個指示,山東提出了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一個創造性的戰略構想,即在發展布局上把環山東半島統一規劃,共同發展。 談起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具體規劃,費云良說,半島藍色經濟區努力形成“一體三帶”的發展格局,即以海洋經濟為主體,沿3120公里的海岸線,分三個帶進行部署規劃。 費云良告訴記者,所謂“一體”,就是海陸統籌、海陸一體化發展,在產業布局、交通通信、商貿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叭龓А,就是集中打造三個優勢特色產業帶:一是在黃河三角洲著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態產業帶;二是在青島、煙臺、威海、濰坊等沿海一帶,打造高端產業聚集區,也叫高端產業聚集帶;三是構建以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為重點的魯南臨港產業帶。 為什么要重點發展藍色經濟呢?是因為豐富的海洋資源為山東發展藍色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費云良列舉了這樣一些數據:“山東是一個沿海大省,海岸線長3120公里,占全國的六分之一,海洋資源優勢明顯,海洋科技力量聚集了全國的60%。海洋漁業、海洋的裝備制造業、海洋的化工業精細化工、海洋的建筑業、海洋旅游業、海洋港口為主的物流服務業發展前景良好,這些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都是一些新的發展領域、發展空間,都符合國家發展的產業政策!彼赋,發展藍色經濟,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不僅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尋求新的增長點,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而且對充分發揮山東的地方特色和優勢,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深入的理解,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也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大勢,進一步增強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需要,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面向世界、服務全國,更好為國家發展全局作貢獻的重大機遇,以及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培植長遠優勢的現實舉措。”費云良說,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區域發展的總體規劃,充分發揮各地的優勢,來解決各地在發展當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談及對這一段話的理解,費云良說:“我覺得每個省也好,每個地方也好,在區域的發展上,各地都有各地的優勢,所以我們最主要的就是按照總理報告中強調的,要注重從細節出發,結合本地實際,突出優勢。所以,山東要搞‘一體三帶’! 費云良告訴記者,去年胡錦濤書記兩次視察山東,明確提出的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指示,這是賦予山東9400萬人的一個重大的歷史使命。山東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正在抓住這個機遇,加強組織力量,統籌規劃。 “規劃是龍頭。我們爭取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綱要,也要爭取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幫助我們一起搞調研,搞規劃。相信,經過五到十年的努力,我們一定會走出一條新的路子,山東的產業結構將在海洋經濟方面,在全國起到一個示范引領的作用。”費云良最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