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生死五秒書寫大忠大愛
2010-05-23 09:38: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 本報記者 韓希江 李占江
這是一次重大空中特情!這是一場驟然降臨的飛來橫禍!
生死關頭,兩名飛行員不約而同地前推駕駛桿 44 毫米,迫使飛機縮短前沖距離,在機場內提前墜毀,避免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次生災難。從飛機發動機停車,到最后一名飛行員跳出座艙,只有 5秒鐘。
5秒鐘,他們作出了無愧于人民的生死抉擇,卻錯過跳傘最佳時機,張德山受傷,28歲的馮思廣壯烈犧牲!
生死瞬間,兩人同時前推駕駛桿,飛機在機場內提前墜毀
5月6日晚,濟南槐蔭區張莊夜色闌珊,天空星光璀璨。這是一片人口密集區域,僅常駐居民就4000 多人,小商販們吆喝聲連成一片,情侶們悠閑地逛著馬路,商場還沒有打烊的跡象。
此時,濟空某師正在進行夜航飛行訓練。 21時21分,飛行員馮思廣駕機再次起飛。從塔臺望去,在噴口尾焰和機翼指示燈映襯下,飛機拉出一條躍動而優美的曲線掠上天幕。
當晚的訓練對馮思廣來說很重要,如果這次帶飛他飛得好,明天夜航課目就可以單飛了。
之前,馮思廣已經做了一次起飛落地動作。 他沉穩準確地操縱飛機下滑、著陸、拉起,動作行云流水,干凈利落。“嘿,這小子不錯,動作要領都掌握了,明天就讓他單飛。”坐在后艙的中隊長、馮思廣的教員張德山心想。
21時29分,意外發生了: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驟停,推力瞬間消失,飛機突然停車!此時,飛機已飛臨跑道南頭攔阻網上空,與地面高度約50 米,所有條件均不具備迫降或再次開車,飛機墜毀已成定局,飛行員跳傘是唯一選擇!
如果此時跳傘,飛機正處于起飛上仰態勢,馮思廣和張德山都能生還。但此時飛機時速為291 公里/小時,根據慣性,再向前直飛兩三秒鐘就將進入城區。機上800 公升的剩余燃油和溫度高達 700多度的發動機機體,勝過重磅炸彈。
生死瞬間,馮思廣和張德山不約而同地前推駕駛桿,將處于仰角狀態的飛機迅速調整為俯角狀態。這一調整,飛機由上仰變為俯沖狀態,由此改變飛行軌跡,飛機避開居民區提前墜毀在機場內!
幾乎在前推駕駛桿改變軌跡的同時,兩人實施了跳傘。按照飛機坐椅彈射程序,后艙先于前艙彈射,間隔為 1.1 秒。就在這 1.1 秒,先行跳出的后艙飛行員張德山跳傘成功。而前艙飛行員馮思廣跳傘時飛機高度僅有 32米,彈射后降落傘未及張開即墜地,馮思廣因錯過跳傘最佳時機壯烈犧牲。
親愛的戰友,我再也不能跟你一起飛翔;親愛的丈夫,你還欠我一個婚禮
張德山從后艙被彈出。彈到最高點,他的降落傘打開了,他知道自己安全了。這時,他焦急地四處搜尋,想知道馮思廣的傘打開沒有。由于是夜間,再加上其他飛機的燈光,他什么也看不到。再往下看,發現自己快到地面了。由于沒有提前做接地準備,張德山單腳著地,右腳踝受傷。
落地后,3名戰士跑來扶他,“不要管我,快去找另一名飛行員,他從前艙出來的。”他大喊。到醫院時,他才知道馮思廣不行了。護士長陳英告訴記者,當晚,這個身體硬朗的軍人手腳冰涼,一句話也沒說,一夜未眠。
43歲的張德山跟馮思廣感情很深,他很喜歡這個話不多但整天樂呵呵的小伙子。張德山不愛說話,但只要聊起飛機,他就兩眼放光,有說不完的話。這一點,馮思廣跟他很像,說起軍事知識,馮思廣也會滔滔不絕,手舞足蹈。在駕駛飛機時,沉穩靦腆的馮思廣會帥氣地舉起大拇指,或者瀟灑地揮手敬禮,露出“80后”率真的一面。
馮思廣很能吃苦,好學,作為教員的張德山對技術動作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但馮思廣總能讓他滿意。好多次,張德山帶他做科目訓練,馮思廣按要求整套動作一氣呵成,數據保持得很標準,已經達到訓練目的,坐在后艙的張德山也比較滿意,可這時,經常傳來馮思廣的報告聲:“我想再做一遍,感覺做得還不夠完美。”
“讓我怎么跟他家人交代,我們一起上的飛機,我活下來了,他卻犧牲了。”5月20日,面對記者,張德山說,從出事那天起,他還沒跟馮思廣的家人聯系過。他扭過頭,看著窗外,這個被護士長稱為“沒見過心理素質這么好”的山東漢子肩頭聳動了一下,又聳動了一下。
而此時,馮思廣的愛人、空軍某場站醫師田文君還躺在家里,她無法接受馮思廣犧牲的事實。去年,他們一起去團政治處開結婚登記證明,當時,倆人紅著臉,誰也不好意思開口,直接往政治處主任胡志標手里塞喜糖,“主任,我們結婚想請你當司儀。”去年8月領到結婚證,兩人幾次計劃舉行婚禮,都因馮思廣要改裝訓練未能如愿。
追悼會當天,田文君幾次昏倒,醒來后,淚如泉涌的她以她和馮思廣的名義,分別給濟空司令員劉忠興中將敬了兩個軍禮,顫抖的右手久久沒有放下。田文君說,“請司令員見證,今天就是我和思廣的婚禮… … 這輩子,嫁給這樣的飛行員不后悔……我一定替思廣為父母盡孝,讓他在天堂無牽掛……”
重大空中特情得以正確處置,靠的是精湛的技術、靠的是果斷指揮
發動機空中停車和摔掉飛機都是飛行員不可抗拒的,唯一可以抗拒的是選擇飛機墜毀點。
搞飛行的人都知道,飛機上升的時候,最容易出事。這個階段,飛機沒有高度,也沒有速度,出了問題,根本沒有處置時間。而飛機上升階段出現停車,用濟南軍區飛行專家王金嶺的話說:神仙來了也沒辦法。
這次特情處置經過,無論是科研院所的資深專家,還是部隊的老飛行員,一致認為是完美的,即使讓當事飛行員再重新處置一遍,也難比這次做得更好。
這次重大空中特情得以成功處置,有三個關鍵點:發現早、指揮果斷、處置準確。
—— 當飛機發動機驟停的余音還在嘶鳴中,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后艙飛行員張德山在第一時間判定飛機停車了。
張德山被戰友親切地稱為“張五多”:立功受獎多、飛行時間多、執行任務多、講理論課多、帶教新學員多。從1998 年到 2008年10年間,他先后 8次立功,去年,他的飛行時間在濟南軍區空軍殲、強機飛行員中位居榜首。
張德山是一名嚴謹細致的飛行員,在飛行中,他始終保持警惕,從不懈怠。正因為這樣,故障剛一露頭就被他及時發現,并及時報告,贏得了成功處置的先機。“如果飛行過程中飛行員精力稍不集中,晚發現或恍惚那么一兩秒鐘,就會錯過最佳處置的時間節點,不僅救不了人民群眾,可能連一名飛行員也救不回來。”團政委鐘召波說。
——飛行員張德山21時29分33秒向塔臺報告“我停車了”;21時 29分35秒,副指揮員沈樹范下達“跳傘、跳傘”口令。
從飛行員報告到指揮員下令僅用2秒鐘,去掉飛行員報告詞占用的時間,指揮員在不到 1秒鐘就發出了這個決斷性命令。如果指揮員怕擔責任,下不了指揮跳傘的決心或晚下達命令,都會貽誤戰機。
“ 跳傘”兩個字是飛行指揮員最難下的一道口令。在千鈞一發、命懸一線之際,敢于拿起話筒,果斷下達這種命令的指揮員是好樣的!
——如果不是飛行員處置時機和處置方法把握準確,天災必將釀成人禍。為爭取處置時間,張德山右手穩桿,左手拉開彈射救生裝置拉環,沒有按照“雙手提拉”的跳傘要求去做,改變飛行軌跡和跳傘自救動作幾乎在同一時間完成。
據大隊教導員龐松濤介紹,事故調查時發現,在事故兩天前的飛行準備中,馮思廣對低空特情處置曾作了認真研究,技術研究本上記了一大段相關措施和方法。他瞬間的英雄壯舉,其實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危難之際,這種選擇更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源于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馮思廣犧牲的當晚,槐蔭區張莊村村民、30歲的趙琪峰正站在路邊跟朋友聊天,他親歷了從飛機墜地到發出爆炸聲的那一幕。“飛機墜落的一刻變成了一團火球,緊接著就是巨大的聲響。在刺眼的光亮映照下,我看到一個降落傘撐開后緩緩下落。”趙琪峰很緊張,心想“肯定是墜機了,咱們的飛行員沒事吧?”
部隊和駐地村的關系非常好。用趙琪峰的話來說,自己就是伴著軍機起飛、降落的轟鳴聲長大的。從他記事開始,“每月都有官兵來義務為我們整理街容街貌,八一節互動就更多了,軍民聯誼的慰問演出隔三差五就辦一次。”“是子弟兵用生命換來了我們村民、300戶市場業主的命啊。”趙琪峰嘴唇哆嗦,幾度哽咽。
在馮思廣魂歸故里那天,附近的群眾自發趕來送英雄一程。儀式9 點開始,早上8點,街道兩側就站滿了前來送別的群眾。人們眼含熱淚向英雄揮手告別,啜泣聲斷斷續續傳來,人群里有人大喊“兄弟,一路走好!”
“機場南鄰城區,部隊經常在飛行人員中開展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教育,思廣雖年輕,但部隊扎實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已深入骨髓。”馮思廣所在師師長詹仁明說,生死關頭,將安全留給群眾,危難留給自己,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一種軍人的本能。
“ 晚上休息后,思廣不論翻身還是上廁所,動作都特別輕,特別小心,生怕影響了我。”與思廣同住一寢室的戰友蔡丹說。思廣家窮,他和姐姐靠貸款上大學。思廣很節省,一只普通的塑料水杯,用了 4 年還帶在身邊,蔡丹勸他去跟組織提提。“他說這事怎么能提,他總是讓自己來承受,不愿麻煩別人,原來我還不能理解,這次,我終于知道,他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
馮思廣大學輔導員、山東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鐘麗霞老師說,這個不善言辭的學生雖然不是班干部,卻時時為班級著想,喜歡用行動幫助別人,“如果不是聽同學說,我還不知道思廣大學期間一直堅持義務獻血。做好事而不張揚,這個學生不簡單。”
馮思廣大學四年的同學馮超說,思廣很熱心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與別人爭著上前不同,他的參與總是默默的、幕后的。一次學校搞演出,許多同學都參加了,馮思廣卻悄悄把開水打回來,讓同學們演出結束后能喝上熱水。說著說著,馮超紅了眼圈:“到今年6月我們就畢業5周年了,我們曾約好,5年,不管到了哪,都再回學校聚聚的……”
好戰友、好學生、好兄弟。為了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摯愛,帶著對飛行事業的眷戀,走了,那顆本該跳動的心臟永遠地停在了 28 歲這條美妙的生命線上!
從飛機發動機停車,到最后一名飛行員跳出座艙,只有 5秒鐘。生死時速中,馮思廣做出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內不愧心的英雄壯舉。 中央軍委領導稱贊:“雖然馮思廣同志犧牲了,但那種視死如歸、英勇無畏、對人民大忠大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這是一次重大空中特情!這是一場驟然降臨的飛來橫禍!
生死關頭,兩名飛行員不約而同地前推駕駛桿 44 毫米,迫使飛機縮短前沖距離,在機場內提前墜毀,避免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次生災難。從飛機發動機停車,到最后一名飛行員跳出座艙,只有 5秒鐘。
5秒鐘,他們作出了無愧于人民的生死抉擇,卻錯過跳傘最佳時機,張德山受傷,28歲的馮思廣壯烈犧牲!
生死瞬間,兩人同時前推駕駛桿,飛機在機場內提前墜毀
5月6日晚,濟南槐蔭區張莊夜色闌珊,天空星光璀璨。這是一片人口密集區域,僅常駐居民就4000 多人,小商販們吆喝聲連成一片,情侶們悠閑地逛著馬路,商場還沒有打烊的跡象。
此時,濟空某師正在進行夜航飛行訓練。 21時21分,飛行員馮思廣駕機再次起飛。從塔臺望去,在噴口尾焰和機翼指示燈映襯下,飛機拉出一條躍動而優美的曲線掠上天幕。
當晚的訓練對馮思廣來說很重要,如果這次帶飛他飛得好,明天夜航課目就可以單飛了。
之前,馮思廣已經做了一次起飛落地動作。 他沉穩準確地操縱飛機下滑、著陸、拉起,動作行云流水,干凈利落。“嘿,這小子不錯,動作要領都掌握了,明天就讓他單飛。”坐在后艙的中隊長、馮思廣的教員張德山心想。
21時29分,意外發生了: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驟停,推力瞬間消失,飛機突然停車!此時,飛機已飛臨跑道南頭攔阻網上空,與地面高度約50 米,所有條件均不具備迫降或再次開車,飛機墜毀已成定局,飛行員跳傘是唯一選擇!
如果此時跳傘,飛機正處于起飛上仰態勢,馮思廣和張德山都能生還。但此時飛機時速為291 公里/小時,根據慣性,再向前直飛兩三秒鐘就將進入城區。機上800 公升的剩余燃油和溫度高達 700多度的發動機機體,勝過重磅炸彈。
生死瞬間,馮思廣和張德山不約而同地前推駕駛桿,將處于仰角狀態的飛機迅速調整為俯角狀態。這一調整,飛機由上仰變為俯沖狀態,由此改變飛行軌跡,飛機避開居民區提前墜毀在機場內!
幾乎在前推駕駛桿改變軌跡的同時,兩人實施了跳傘。按照飛機坐椅彈射程序,后艙先于前艙彈射,間隔為 1.1 秒。就在這 1.1 秒,先行跳出的后艙飛行員張德山跳傘成功。而前艙飛行員馮思廣跳傘時飛機高度僅有 32米,彈射后降落傘未及張開即墜地,馮思廣因錯過跳傘最佳時機壯烈犧牲。
親愛的戰友,我再也不能跟你一起飛翔;親愛的丈夫,你還欠我一個婚禮
張德山從后艙被彈出。彈到最高點,他的降落傘打開了,他知道自己安全了。這時,他焦急地四處搜尋,想知道馮思廣的傘打開沒有。由于是夜間,再加上其他飛機的燈光,他什么也看不到。再往下看,發現自己快到地面了。由于沒有提前做接地準備,張德山單腳著地,右腳踝受傷。
落地后,3名戰士跑來扶他,“不要管我,快去找另一名飛行員,他從前艙出來的。”他大喊。到醫院時,他才知道馮思廣不行了。護士長陳英告訴記者,當晚,這個身體硬朗的軍人手腳冰涼,一句話也沒說,一夜未眠。
43歲的張德山跟馮思廣感情很深,他很喜歡這個話不多但整天樂呵呵的小伙子。張德山不愛說話,但只要聊起飛機,他就兩眼放光,有說不完的話。這一點,馮思廣跟他很像,說起軍事知識,馮思廣也會滔滔不絕,手舞足蹈。在駕駛飛機時,沉穩靦腆的馮思廣會帥氣地舉起大拇指,或者瀟灑地揮手敬禮,露出“80后”率真的一面。
馮思廣很能吃苦,好學,作為教員的張德山對技術動作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但馮思廣總能讓他滿意。好多次,張德山帶他做科目訓練,馮思廣按要求整套動作一氣呵成,數據保持得很標準,已經達到訓練目的,坐在后艙的張德山也比較滿意,可這時,經常傳來馮思廣的報告聲:“我想再做一遍,感覺做得還不夠完美。”
“讓我怎么跟他家人交代,我們一起上的飛機,我活下來了,他卻犧牲了。”5月20日,面對記者,張德山說,從出事那天起,他還沒跟馮思廣的家人聯系過。他扭過頭,看著窗外,這個被護士長稱為“沒見過心理素質這么好”的山東漢子肩頭聳動了一下,又聳動了一下。
而此時,馮思廣的愛人、空軍某場站醫師田文君還躺在家里,她無法接受馮思廣犧牲的事實。去年,他們一起去團政治處開結婚登記證明,當時,倆人紅著臉,誰也不好意思開口,直接往政治處主任胡志標手里塞喜糖,“主任,我們結婚想請你當司儀。”去年8月領到結婚證,兩人幾次計劃舉行婚禮,都因馮思廣要改裝訓練未能如愿。
追悼會當天,田文君幾次昏倒,醒來后,淚如泉涌的她以她和馮思廣的名義,分別給濟空司令員劉忠興中將敬了兩個軍禮,顫抖的右手久久沒有放下。田文君說,“請司令員見證,今天就是我和思廣的婚禮… … 這輩子,嫁給這樣的飛行員不后悔……我一定替思廣為父母盡孝,讓他在天堂無牽掛……”
重大空中特情得以正確處置,靠的是精湛的技術、靠的是果斷指揮
發動機空中停車和摔掉飛機都是飛行員不可抗拒的,唯一可以抗拒的是選擇飛機墜毀點。
搞飛行的人都知道,飛機上升的時候,最容易出事。這個階段,飛機沒有高度,也沒有速度,出了問題,根本沒有處置時間。而飛機上升階段出現停車,用濟南軍區飛行專家王金嶺的話說:神仙來了也沒辦法。
這次特情處置經過,無論是科研院所的資深專家,還是部隊的老飛行員,一致認為是完美的,即使讓當事飛行員再重新處置一遍,也難比這次做得更好。
這次重大空中特情得以成功處置,有三個關鍵點:發現早、指揮果斷、處置準確。
—— 當飛機發動機驟停的余音還在嘶鳴中,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后艙飛行員張德山在第一時間判定飛機停車了。
張德山被戰友親切地稱為“張五多”:立功受獎多、飛行時間多、執行任務多、講理論課多、帶教新學員多。從1998 年到 2008年10年間,他先后 8次立功,去年,他的飛行時間在濟南軍區空軍殲、強機飛行員中位居榜首。
張德山是一名嚴謹細致的飛行員,在飛行中,他始終保持警惕,從不懈怠。正因為這樣,故障剛一露頭就被他及時發現,并及時報告,贏得了成功處置的先機。“如果飛行過程中飛行員精力稍不集中,晚發現或恍惚那么一兩秒鐘,就會錯過最佳處置的時間節點,不僅救不了人民群眾,可能連一名飛行員也救不回來。”團政委鐘召波說。
——飛行員張德山21時29分33秒向塔臺報告“我停車了”;21時 29分35秒,副指揮員沈樹范下達“跳傘、跳傘”口令。
從飛行員報告到指揮員下令僅用2秒鐘,去掉飛行員報告詞占用的時間,指揮員在不到 1秒鐘就發出了這個決斷性命令。如果指揮員怕擔責任,下不了指揮跳傘的決心或晚下達命令,都會貽誤戰機。
“ 跳傘”兩個字是飛行指揮員最難下的一道口令。在千鈞一發、命懸一線之際,敢于拿起話筒,果斷下達這種命令的指揮員是好樣的!
——如果不是飛行員處置時機和處置方法把握準確,天災必將釀成人禍。為爭取處置時間,張德山右手穩桿,左手拉開彈射救生裝置拉環,沒有按照“雙手提拉”的跳傘要求去做,改變飛行軌跡和跳傘自救動作幾乎在同一時間完成。
據大隊教導員龐松濤介紹,事故調查時發現,在事故兩天前的飛行準備中,馮思廣對低空特情處置曾作了認真研究,技術研究本上記了一大段相關措施和方法。他瞬間的英雄壯舉,其實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危難之際,這種選擇更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源于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馮思廣犧牲的當晚,槐蔭區張莊村村民、30歲的趙琪峰正站在路邊跟朋友聊天,他親歷了從飛機墜地到發出爆炸聲的那一幕。“飛機墜落的一刻變成了一團火球,緊接著就是巨大的聲響。在刺眼的光亮映照下,我看到一個降落傘撐開后緩緩下落。”趙琪峰很緊張,心想“肯定是墜機了,咱們的飛行員沒事吧?”
部隊和駐地村的關系非常好。用趙琪峰的話來說,自己就是伴著軍機起飛、降落的轟鳴聲長大的。從他記事開始,“每月都有官兵來義務為我們整理街容街貌,八一節互動就更多了,軍民聯誼的慰問演出隔三差五就辦一次。”“是子弟兵用生命換來了我們村民、300戶市場業主的命啊。”趙琪峰嘴唇哆嗦,幾度哽咽。
在馮思廣魂歸故里那天,附近的群眾自發趕來送英雄一程。儀式9 點開始,早上8點,街道兩側就站滿了前來送別的群眾。人們眼含熱淚向英雄揮手告別,啜泣聲斷斷續續傳來,人群里有人大喊“兄弟,一路走好!”
“機場南鄰城區,部隊經常在飛行人員中開展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教育,思廣雖年輕,但部隊扎實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已深入骨髓。”馮思廣所在師師長詹仁明說,生死關頭,將安全留給群眾,危難留給自己,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一種軍人的本能。
“ 晚上休息后,思廣不論翻身還是上廁所,動作都特別輕,特別小心,生怕影響了我。”與思廣同住一寢室的戰友蔡丹說。思廣家窮,他和姐姐靠貸款上大學。思廣很節省,一只普通的塑料水杯,用了 4 年還帶在身邊,蔡丹勸他去跟組織提提。“他說這事怎么能提,他總是讓自己來承受,不愿麻煩別人,原來我還不能理解,這次,我終于知道,他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
馮思廣大學輔導員、山東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鐘麗霞老師說,這個不善言辭的學生雖然不是班干部,卻時時為班級著想,喜歡用行動幫助別人,“如果不是聽同學說,我還不知道思廣大學期間一直堅持義務獻血。做好事而不張揚,這個學生不簡單。”
馮思廣大學四年的同學馮超說,思廣很熱心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與別人爭著上前不同,他的參與總是默默的、幕后的。一次學校搞演出,許多同學都參加了,馮思廣卻悄悄把開水打回來,讓同學們演出結束后能喝上熱水。說著說著,馮超紅了眼圈:“到今年6月我們就畢業5周年了,我們曾約好,5年,不管到了哪,都再回學校聚聚的……”
好戰友、好學生、好兄弟。為了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摯愛,帶著對飛行事業的眷戀,走了,那顆本該跳動的心臟永遠地停在了 28 歲這條美妙的生命線上!
從飛機發動機停車,到最后一名飛行員跳出座艙,只有 5秒鐘。生死時速中,馮思廣做出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內不愧心的英雄壯舉。 中央軍委領導稱贊:“雖然馮思廣同志犧牲了,但那種視死如歸、英勇無畏、對人民大忠大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劉寶才

更多新聞
- 齊魯晚報:英雄馮思廣5秒生死抉擇
- 大眾日報:生死時速中的生死抉擇
- 大眾日報:生死五秒書寫大忠大愛
- 新華網:馮思廣為避免飛機墜市區壯烈犧牲
- 人民網:為保人民安全放棄跳傘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