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會山東館入口處,與“魯班鎖”遙相呼應的地方,一段名為《海岱齊魯,禮儀之都》的滾動播放的視頻短片引起各位參觀者的注意。通過4分鐘的短片,參觀者可以感性而清晰地了解2000多年前齊國和魯國的城市生活。近日,記者采訪了《海岱齊魯,禮儀之都》的導演——— 山東工藝美院數字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副主任宋玉遠及這段三維短片的項目經理、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張海燕。
再現2000多年前古城建筑與生活場景
遠在北京的宋玉遠通過電腦傳過來了視頻短片,記者也因此先睹為快:古老的大篆文字在屏幕上閃爍變化,文字一閃而過后,出現了一片古代夯土建設的古城區,隨后鏡頭略過肥沃的土地、茂密森林,層層山巒以及遼闊的大海,片名《海岱齊魯,禮儀之都》出現。
短片中首先出現的是齊國的國都臨淄,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樹木茂盛、河流縱橫,大大小小的建筑整齊劃一,錯落有致,整齊壯觀的軍隊和宏偉、壯觀的齊王宮室顯示了這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國家的實力。寬闊的場地中央十數個人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蹴鞠大戰。2004年國際足聯宣布,山東臨淄是世界足球發源地,古老的蹴鞠就是現代足球的前身。集市上行人熙熙攘攘,商家林立,紡織、建筑、制陶,一片繁忙景象。
短片還特意表現了齊國古城的水利設施。據宋玉遠介紹,齊城利用淄河和系水作東西兩面的自然護城河,筑城之時,又在大城南北城墻外挖筑了人工護城壕溝,與淄河、系水相連通,使城四面環水,城池俱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護城、排水網。齊城根據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勢,筑城時在城墻下設置了精巧而科學的排水道口,以順利排泄城內的廢水和積水,充分顯示了古人的建筑智慧。
而魯國的故城有著不輸于齊國都城的氣勢。魯國的宮室內,禮樂齊鳴,古老的編鐘傳來悠揚的樂聲,“周禮盡在魯”,魯國重視禮樂,周禮是魯國人民的行為準則。呼嘯的寒風中,孔子正和他的弟子為實現政治理念而奔波在路上,漫天飛雪中依然執著前進。2500多年前,孔子在魯國“杏壇設教”,儒學于是創立。
在這段短短4分多鐘的短片里,通過三維技術,以及簡單的文字介紹,形象展示了“禮樂之都”魯國故城和“繁華之都”齊國臨淄等山東歷史上的名城,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
不知2000多年前齊魯都城什么樣
這段視頻動畫原名《一城兩都》,指的就是城子崖和齊魯兩國的都城臨淄、曲阜,后來改名為《海岱齊魯,禮儀之都》。據宋玉遠介紹,制作前期,就制作世博會山東館三維專題片的設想,世博會山東館項目部總指揮潘魯生提出,城市無論古今和現代,都能體現山東人的在城市建設上的智慧,我們的祖先是城市建設的先驅,在世博會上展示我們先人們建設的城市,更能體現城市的起源,讓世人近距離接觸齊魯之都的視覺效果。潘魯生找到宋玉遠,問其能否落實寫一個符合三維動畫制作的腳本。
經過反復的研究討論,大家確定了創作主旨:用三維動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再現齊魯古城建設的規模與文化沉淀、文化的融合,追溯古代城市經濟的繁榮,表現古城環境和智慧建設城市的概念,而且契合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設計腳本之初,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對2000多年前城市的刻畫。“2000多年前齊魯的都城什么樣,大家都不知道,最近上映的影片《孔子》中,對城市面貌的表現也很少。那時的城市方圓幾里、地形地貌如何、建筑風格什么樣,大家都不知道。”怎樣盡可能真實地還原當時的城市結構及人民生活,成了擺在宋玉遠及創作團隊面前的最大難題。
2010年2月宋玉遠等人開始著手此事,為了準確復原當時的場景,宋玉遠研讀了大量的歷史書籍和研究文章。他還特意去參觀了城子崖古城墻遺址,去了淄博和曲阜考察那里的博物館,對當時的出土文物進行了仔細研究。并特意咨詢了考古專家,最終設計腳本出爐。
三維技術讓再現歷史成為現實
在腳本制作好了之后,需要通過數字技術將這些圖片轉化為三維動畫。雖然宋玉遠所在團隊也有這個能力,但為了盡善盡美,他們向全國發出了招標書,最終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勝出。宋玉遠介紹,北京水晶石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是做城市動畫較大的公司,他們的設計力量、機器設備都處于全國前列,此前也有過多次制作城市三維動畫的經驗。
張海燕介紹,做這個短片最難的還是怎樣盡可能地還原當時的歷史真實。“因為世博會的游客來自世界各地,如果我們的作品稍有偏差,那就會鬧笑話。”張海燕之前做過元大都及故宮的三維動畫,但是這些建筑年代沒有那么悠久,而且資料也比較全,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市三維動畫他們此前也從來沒有做過。每一次觀點,他們都要向專家求證。為此他們跑遍了北京的書店,又從網絡圖書館搜集了大量資料。
在確定了資料的準確性后,設計師首先在計算機中建立一個虛擬的三維世界。然后按照要表現的對象的形狀、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場景,大到城墻、宮殿,小到人物,再到其中的道具如蹴鞠、古琴,每一項物品都要做好模型。然后再根據要求設定模型的運動軌跡、虛擬攝影機的運動和其他動畫參數,最后按要求為模型賦上特定的材質,并打上燈光。當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讓計算機自動運算,生成最后的畫面。
“和而不同,我們的家園”
齊魯兩國有著顯著不同的地域文化,這種區別體現在城市建筑、人們生活等各個方面。
齊國重商業,手工業、紡織業、制陶業都非常興盛,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城市,而且齊人尚武崇勇,在短片中著重展示了齊國威武的軍隊及雄偉的宮殿,以及繁榮的城市商業景象;而魯國特點是莊重平和,其都城曲阜在周代時是“禮樂之都”,注重遵從“周禮”,短片也著重展現“禮樂之都”的風范。
在城市的建筑風格上,齊國都城面積要大一些,建筑特點是“大城咬小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指的是國君及達官貴人居住的內城,“郭”則是外圍的普通百姓居住區。魯國都城規模較小,建筑特點是“大城套小城”,宮殿區位于中部,城市布局是“前朝后市,左壇右社”。“最終體現了一種‘和而不同,我們的家園’這樣一種創作理念。”宋玉遠介紹。
宋玉遠介紹,要100%地真實還原齊魯國都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畢竟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只能通過考古學、導演視角、三維制作表現技術,結合當時的地形圖和城市特點進行主觀上的完全復原,以此體現我們先人建設城市的智慧、對生活的向往和對生活的辛勤勞作的精神,體現當時繁華大都市盛況,體現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無論古今、時空如何變遷,城市的主題就是讓生活更美好。(濟南日報 記者 陳煒敏)
再現2000多年前古城建筑與生活場景
遠在北京的宋玉遠通過電腦傳過來了視頻短片,記者也因此先睹為快:古老的大篆文字在屏幕上閃爍變化,文字一閃而過后,出現了一片古代夯土建設的古城區,隨后鏡頭略過肥沃的土地、茂密森林,層層山巒以及遼闊的大海,片名《海岱齊魯,禮儀之都》出現。
短片中首先出現的是齊國的國都臨淄,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樹木茂盛、河流縱橫,大大小小的建筑整齊劃一,錯落有致,整齊壯觀的軍隊和宏偉、壯觀的齊王宮室顯示了這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國家的實力。寬闊的場地中央十數個人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蹴鞠大戰。2004年國際足聯宣布,山東臨淄是世界足球發源地,古老的蹴鞠就是現代足球的前身。集市上行人熙熙攘攘,商家林立,紡織、建筑、制陶,一片繁忙景象。
短片還特意表現了齊國古城的水利設施。據宋玉遠介紹,齊城利用淄河和系水作東西兩面的自然護城河,筑城之時,又在大城南北城墻外挖筑了人工護城壕溝,與淄河、系水相連通,使城四面環水,城池俱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護城、排水網。齊城根據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勢,筑城時在城墻下設置了精巧而科學的排水道口,以順利排泄城內的廢水和積水,充分顯示了古人的建筑智慧。
而魯國的故城有著不輸于齊國都城的氣勢。魯國的宮室內,禮樂齊鳴,古老的編鐘傳來悠揚的樂聲,“周禮盡在魯”,魯國重視禮樂,周禮是魯國人民的行為準則。呼嘯的寒風中,孔子正和他的弟子為實現政治理念而奔波在路上,漫天飛雪中依然執著前進。2500多年前,孔子在魯國“杏壇設教”,儒學于是創立。
在這段短短4分多鐘的短片里,通過三維技術,以及簡單的文字介紹,形象展示了“禮樂之都”魯國故城和“繁華之都”齊國臨淄等山東歷史上的名城,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
不知2000多年前齊魯都城什么樣
這段視頻動畫原名《一城兩都》,指的就是城子崖和齊魯兩國的都城臨淄、曲阜,后來改名為《海岱齊魯,禮儀之都》。據宋玉遠介紹,制作前期,就制作世博會山東館三維專題片的設想,世博會山東館項目部總指揮潘魯生提出,城市無論古今和現代,都能體現山東人的在城市建設上的智慧,我們的祖先是城市建設的先驅,在世博會上展示我們先人們建設的城市,更能體現城市的起源,讓世人近距離接觸齊魯之都的視覺效果。潘魯生找到宋玉遠,問其能否落實寫一個符合三維動畫制作的腳本。
經過反復的研究討論,大家確定了創作主旨:用三維動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再現齊魯古城建設的規模與文化沉淀、文化的融合,追溯古代城市經濟的繁榮,表現古城環境和智慧建設城市的概念,而且契合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設計腳本之初,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對2000多年前城市的刻畫。“2000多年前齊魯的都城什么樣,大家都不知道,最近上映的影片《孔子》中,對城市面貌的表現也很少。那時的城市方圓幾里、地形地貌如何、建筑風格什么樣,大家都不知道。”怎樣盡可能真實地還原當時的城市結構及人民生活,成了擺在宋玉遠及創作團隊面前的最大難題。
2010年2月宋玉遠等人開始著手此事,為了準確復原當時的場景,宋玉遠研讀了大量的歷史書籍和研究文章。他還特意去參觀了城子崖古城墻遺址,去了淄博和曲阜考察那里的博物館,對當時的出土文物進行了仔細研究。并特意咨詢了考古專家,最終設計腳本出爐。
三維技術讓再現歷史成為現實
在腳本制作好了之后,需要通過數字技術將這些圖片轉化為三維動畫。雖然宋玉遠所在團隊也有這個能力,但為了盡善盡美,他們向全國發出了招標書,最終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勝出。宋玉遠介紹,北京水晶石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是做城市動畫較大的公司,他們的設計力量、機器設備都處于全國前列,此前也有過多次制作城市三維動畫的經驗。
張海燕介紹,做這個短片最難的還是怎樣盡可能地還原當時的歷史真實。“因為世博會的游客來自世界各地,如果我們的作品稍有偏差,那就會鬧笑話。”張海燕之前做過元大都及故宮的三維動畫,但是這些建筑年代沒有那么悠久,而且資料也比較全,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市三維動畫他們此前也從來沒有做過。每一次觀點,他們都要向專家求證。為此他們跑遍了北京的書店,又從網絡圖書館搜集了大量資料。
在確定了資料的準確性后,設計師首先在計算機中建立一個虛擬的三維世界。然后按照要表現的對象的形狀、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場景,大到城墻、宮殿,小到人物,再到其中的道具如蹴鞠、古琴,每一項物品都要做好模型。然后再根據要求設定模型的運動軌跡、虛擬攝影機的運動和其他動畫參數,最后按要求為模型賦上特定的材質,并打上燈光。當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讓計算機自動運算,生成最后的畫面。
“和而不同,我們的家園”
齊魯兩國有著顯著不同的地域文化,這種區別體現在城市建筑、人們生活等各個方面。
齊國重商業,手工業、紡織業、制陶業都非常興盛,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城市,而且齊人尚武崇勇,在短片中著重展示了齊國威武的軍隊及雄偉的宮殿,以及繁榮的城市商業景象;而魯國特點是莊重平和,其都城曲阜在周代時是“禮樂之都”,注重遵從“周禮”,短片也著重展現“禮樂之都”的風范。
在城市的建筑風格上,齊國都城面積要大一些,建筑特點是“大城咬小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指的是國君及達官貴人居住的內城,“郭”則是外圍的普通百姓居住區。魯國都城規模較小,建筑特點是“大城套小城”,宮殿區位于中部,城市布局是“前朝后市,左壇右社”。“最終體現了一種‘和而不同,我們的家園’這樣一種創作理念。”宋玉遠介紹。
宋玉遠介紹,要100%地真實還原齊魯國都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畢竟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只能通過考古學、導演視角、三維制作表現技術,結合當時的地形圖和城市特點進行主觀上的完全復原,以此體現我們先人建設城市的智慧、對生活的向往和對生活的辛勤勞作的精神,體現當時繁華大都市盛況,體現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無論古今、時空如何變遷,城市的主題就是讓生活更美好。(濟南日報 記者 陳煒敏)
劉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