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上海7月7月訊(特派記者 李冉 劉國棟 馮煒程)山東周期間,來自山東的藝術家和民間藝人將向世界展示豐富多彩的演藝表演,以藝術形式精彩演繹“齊魯青未了”的參展主題。5天期間,將有近500名演職員上演近百場演出,其中,多位戲曲表演者都是梅花獎得主,年初在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上榮獲最高獎“金小丑”獎的節目《蹬人》也將在山東周亮相。
開幕式文藝演出《齊魯青未了》
“山東活動周”開幕式文藝演出《齊魯青未了》由“齊風魯韻”、“城市之光”、“凌空飛躍”三部分組成。《齊風魯韻》融匯了泰山、黃河、孔子、沂蒙山小調、三大秧歌等最具山東文化代表意義的元素,通過現代藝術手段包裝,運用歌舞詩樂和多媒體展示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對山東歷史文化、地域風情予以凝練的展示。
舞蹈《城市之光》緊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以代表城市文化元素的雕塑、小提琴與青春時尚的舞蹈相結合,表現現代山東、現代城市生活;雜技《凌空飛躍》即年初在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上榮獲最高獎“金小丑”獎的節目《蹬人》,創意新穎、驚險新奇、引人入勝,寓意著山東人民開拓進取、勇攀高峰的壯志情懷。最后,開周儀式將在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式主題曲《相親相愛》熱烈歡快的旋律中結束。
寶鋼大舞臺文藝演出《齊風魯韻》
這是一臺富有山東特色,由地方聲樂舞蹈、雜技等藝術形式匯聚而成的綜藝演出。女聲獨唱《誰不說俺家鄉好》、《山東美》、《老家在山東》抒發出齊魯人民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
《包楞調》以山東民間舞蹈語匯為素材,表現農民豐收后的喜悅和對家鄉的贊美,具有濃郁的山東地域特色;《山東秧歌會》以聞名全國的山東“三大秧歌”為素材,伴以富有鮮活風土鄉韻的旋律,滾傘放歌、花棒引舞、錦扇飛旋、鑼鼓唱燈,以飽含激情、真情與鄉情的舞蹈語匯,再現萬民鬧春、祈盼豐年的狂歡場面。雜技《蹬人》、《鉆圈》以高難驚險的動作,展示各種優美的造型和高難度的技巧。
慶典廣場文藝演出專場《誰不說俺家鄉好》
《誰不說俺家鄉好》專場文藝演出匯聚了《傳統蹴鞠表演》、《東明舞獅》、《大山東》、《為你歌唱》、《炫彩》、《山東民歌聯唱》、《繁花似錦》具有鮮明山東地方特色的器樂、聲樂及傳統民間表演藝術。廣為傳唱的經典民歌,高亢激昂的鼓吹樂,富有傳統特色的蹴鞠、東明舞獅等文藝形式充滿齊魯鄉土氣息,凸顯山東文化風韻。
寶鋼小舞臺地方戲和曲藝專場《孔孟鄉音》
《孔孟鄉音》演出分戲曲專場和曲藝專場輪流上演。戲曲專場精選了五音戲《王小趕腳》、柳子戲《關公斬貂蟬》、呂劇《姊妹易嫁》;曲藝專場精選了山東大鼓《戰馬超》、山東快書《武松打虎》、山東梆子特技《變草帽》、山東琴書《正反話》。其中戲曲專場即“梅花獎演員專場,三個劇目的主演均是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每天在寶鋼小舞臺為大家帶來五音戲、柳子戲、呂劇等山東地方戲演出。
博成路踩街巡游《鼓樂升平》
“踩街巡游”《鼓樂升平》,匯集了《龍燈扛閣》、《膠州秧歌》、《海陽秧歌》、《商河鼓子秧歌》、《魯西南鼓吹樂》等山東地域特色鮮明的民間文藝形式。“龍燈扛閣”是龍舞和扛閣結合在一起表演的廣場舞蹈;“膠州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海陽秧歌”創于明,興盛于清,集歌、舞、戲于一體,不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是極其豐富的民間舞蹈藝術;“鼓子秧歌”是山東北部地區流傳最為普遍的一種集歌、舞、丑為一體的舞蹈藝術形式。魯西南鼓吹樂是一種以嗩吶演奏為主的古老民間藝術,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主要用于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是山東民間音樂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關報道
7日上午,上海世博會山東活動周新聞發布會在世博中心舉行。山東省參展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山東周的相關情況。7月8日至12日的世博山東活動周主要包括開幕式、文化演藝活動和黃三角懇談會三大部分,將會是山東元素和山東特色的集中展示。[更多]
2010上海世博會山東周活動將于7月8日至12日舉行,這將是世博會上的齊魯時間。7月6日,大眾網記者在世博園區山東館采訪了山東館常務副館長、設計總監潘魯生,潘魯生表示,山東周籌備工作已經就緒,山東將利用5天時間向世界呈現一個文化山東、科技山東、智慧山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