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3 08:09 大眾論壇網友 寨泉:利用水資源 做足水文章
2011-01-19 09:19: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水,是生命之源。遠古時代,人類無不擇水而居、因水而強。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水不僅成為維持人們生命的基本物資,也更廣泛地應用于其他領域,比如運輸、戰爭,等等。到了今天,水成了各國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20世界因石油而戰,21世界為水而戰,就是因為水資源太寶貴了。
水,是生命之源。遠古時代,人類無不擇水而居、因水而強。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水不僅成為維持人們生命的基本物資,也更廣泛地應用于其他領域,比如運輸、戰爭,等等。到了今天,水成了各國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20世界因石油而戰,21世界為水而戰,就是因為水資源太寶貴了。現代城市發展,往往是海邊的優于內陸的,有水的優于缺水的,哪怕是城市中有一個小池塘,也會被大加渲染,成為這個湖、那個潭。就連新建的小區里,人為挖個坑,充點水,也會被開發商們宣傳成為“湖畔之濱的美麗公寓”。
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水可以調節氣候,可以美化環境,可以帶來商機。
前不久,濟南護城河、趵突泉、五龍潭,直至大明湖實現通航,著實讓濟南市民歡呼了一陣子,也被省城各大傳媒抓住有利時機,頗費心思地全面報道了一番。看來,實現通航,是政府決策順應了民心,拓展了思維,整合了資源,真的是很好、很好。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應該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河、泉、潭、湖通航,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發展規律。唯物辯證法還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發揮主觀能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濟南不僅有河、泉、潭、湖,還有沒有其他可資利用的資源?答案是肯定的。
這兩周來,我都是利用周末的時間去南部山區,欣賞泰山余脈的巍峨,玩賞大自然恩賜的水流。那山也確實充滿靈氣,山上各類植物爭相速長,滿眼綠色讓人疲感頓消。欣賞青山蔥郁,聽著潺潺水聲,真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真是一個美麗所在。沒有山的水缺乏雄偉,沒有水的山缺乏靈氣。而濟南的南部山區,卻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既雄偉又靈性,生活期間,還有什么可以苛求呢?
但是,當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卻又感覺到很多的失望:河水南岸的各類建筑,私搭私建、雜亂無章,毫無美感可言;河水像梯田一樣成塊布局,相互之間不能有效結合,沒有形成應有規模;北岸道路離水面太近,道路北側則為沒有任何規劃之感的農戶與漁塘,各類廣告牌匾充斥眼簾。這些人為因素與美好自然景觀形成鮮明對照,總會讓人感覺缺少了什么。
其實,到南部山區游玩的市民真是絡繹不絕,說起來,人數比市內各公園還要多;濟南的旅游資源不是很豐富,三大名勝雖為人知,但有半天時間可以全部游覽完畢;離開市區,沒有哪個地方可以供花費不匪的外地游客觀光了。來濟南旅游,時間緊的根本不必住宿,稍有點印象也只是泉,顯得濟南旅游非常渺小。這是沒有對濟南周邊進行合理規劃和綜合建設的惡果。濟南南依泰山,北跨黃河,這兩個在世界赫赫有名的山與水,究竟給濟南帶來了哪些實惠?我總感覺我們是在抱著金飯碗討飯吃,我們知道這個碗是“金”的,但卻不知道這個“金”與“瓷”究竟有何區別。因此,改變觀念、理清思路非常重要。依筆者拙見,其實濟南大可做足水文章,以市內泉、河、潭、湖為核心,把南部泰山(余脈)、西部五峰山、北部黃河、東部群泉整合起來,形成集航、游、漂、爬為一體的立體旅游網絡,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克服內陸城市弊病,使濟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本人以為,這些可以按幾個層次分步實施:
第一步是核心區域,實現航、游。既以市內泉、河、潭、湖為主打造旅游核心區。以各名泉為小區域進行放射狀修葺,輔以市內玉繡河、工商河、南圩子壕、王府池子、淺水灣、無影潭等等,最終形成覆蓋全市的水脈。如此,護城河可在實現通航的同時,為游人提供到市內各河、泉、池、湖、潭的“游”。此項工作重點應是利用好市內自然資源,比如無影潭。在這類區域應禁止私搭濫建,嚴格規劃審批,確保優美秀麗的泉城自然風光不被破壞。
第二步是南部山區水域,實現漂、爬。南部山區盡是泰山余脈,河水彎彎曲曲,綿延數十里。如果將河道進行清理整治,創造通航條件,配備專用航船和工作人員,栽植必要的林木,配以不同風格的各類景觀,想必不次于五夷山的“九曲十八彎”;那里的山也比較壯觀,且樹木繁茂,山中有眾多果樹,如果能夠實現統一規劃,在河南岸修建既有文化底蘊、又有現代風格的集吃、住、休閑于一體的高檔次建筑,則能夠實現漂流、爬山雙豐收,與市內已經通航的護城河到大明湖航線、黃河小清河水域景觀交相輝映,則將成為泉城又一亮景。
第三步是小清河、黃河,實現“游”。這個“游”,當然是為游人提供風景如畫的場所,供游人休閑、欣賞、小憩。主要是以黃河為主,在周邊建設長廊公園。拿黃河來說,因其特點,應做好防洪及防風沙準備,在河兩岸栽植各類喬、灌木,分層而置,藝術設計,成為名符其實的森林公園。可喜的是,目前小清河早已列入整治范圍,并被納入國家南水北調重點工程,省市也在這條河上花費了大量心思,投放了大量人力物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小清河將在展現歷史原貌基礎上,增添更多具有現代氣息的美妙景觀。
當然,上面所列每一步,都涉及到航、游、漂、爬,還有目前市內固有的各大公園、各大景點,也都兼具類似功能。我相信濟南的有識之士很多,職能部門也是行業精英,他們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建設屬于我們自己的美麗泉城。
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水可以調節氣候,可以美化環境,可以帶來商機。
前不久,濟南護城河、趵突泉、五龍潭,直至大明湖實現通航,著實讓濟南市民歡呼了一陣子,也被省城各大傳媒抓住有利時機,頗費心思地全面報道了一番。看來,實現通航,是政府決策順應了民心,拓展了思維,整合了資源,真的是很好、很好。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應該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河、泉、潭、湖通航,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發展規律。唯物辯證法還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發揮主觀能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濟南不僅有河、泉、潭、湖,還有沒有其他可資利用的資源?答案是肯定的。
這兩周來,我都是利用周末的時間去南部山區,欣賞泰山余脈的巍峨,玩賞大自然恩賜的水流。那山也確實充滿靈氣,山上各類植物爭相速長,滿眼綠色讓人疲感頓消。欣賞青山蔥郁,聽著潺潺水聲,真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真是一個美麗所在。沒有山的水缺乏雄偉,沒有水的山缺乏靈氣。而濟南的南部山區,卻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既雄偉又靈性,生活期間,還有什么可以苛求呢?
但是,當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卻又感覺到很多的失望:河水南岸的各類建筑,私搭私建、雜亂無章,毫無美感可言;河水像梯田一樣成塊布局,相互之間不能有效結合,沒有形成應有規模;北岸道路離水面太近,道路北側則為沒有任何規劃之感的農戶與漁塘,各類廣告牌匾充斥眼簾。這些人為因素與美好自然景觀形成鮮明對照,總會讓人感覺缺少了什么。
其實,到南部山區游玩的市民真是絡繹不絕,說起來,人數比市內各公園還要多;濟南的旅游資源不是很豐富,三大名勝雖為人知,但有半天時間可以全部游覽完畢;離開市區,沒有哪個地方可以供花費不匪的外地游客觀光了。來濟南旅游,時間緊的根本不必住宿,稍有點印象也只是泉,顯得濟南旅游非常渺小。這是沒有對濟南周邊進行合理規劃和綜合建設的惡果。濟南南依泰山,北跨黃河,這兩個在世界赫赫有名的山與水,究竟給濟南帶來了哪些實惠?我總感覺我們是在抱著金飯碗討飯吃,我們知道這個碗是“金”的,但卻不知道這個“金”與“瓷”究竟有何區別。因此,改變觀念、理清思路非常重要。依筆者拙見,其實濟南大可做足水文章,以市內泉、河、潭、湖為核心,把南部泰山(余脈)、西部五峰山、北部黃河、東部群泉整合起來,形成集航、游、漂、爬為一體的立體旅游網絡,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克服內陸城市弊病,使濟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本人以為,這些可以按幾個層次分步實施:
第一步是核心區域,實現航、游。既以市內泉、河、潭、湖為主打造旅游核心區。以各名泉為小區域進行放射狀修葺,輔以市內玉繡河、工商河、南圩子壕、王府池子、淺水灣、無影潭等等,最終形成覆蓋全市的水脈。如此,護城河可在實現通航的同時,為游人提供到市內各河、泉、池、湖、潭的“游”。此項工作重點應是利用好市內自然資源,比如無影潭。在這類區域應禁止私搭濫建,嚴格規劃審批,確保優美秀麗的泉城自然風光不被破壞。
第二步是南部山區水域,實現漂、爬。南部山區盡是泰山余脈,河水彎彎曲曲,綿延數十里。如果將河道進行清理整治,創造通航條件,配備專用航船和工作人員,栽植必要的林木,配以不同風格的各類景觀,想必不次于五夷山的“九曲十八彎”;那里的山也比較壯觀,且樹木繁茂,山中有眾多果樹,如果能夠實現統一規劃,在河南岸修建既有文化底蘊、又有現代風格的集吃、住、休閑于一體的高檔次建筑,則能夠實現漂流、爬山雙豐收,與市內已經通航的護城河到大明湖航線、黃河小清河水域景觀交相輝映,則將成為泉城又一亮景。
第三步是小清河、黃河,實現“游”。這個“游”,當然是為游人提供風景如畫的場所,供游人休閑、欣賞、小憩。主要是以黃河為主,在周邊建設長廊公園。拿黃河來說,因其特點,應做好防洪及防風沙準備,在河兩岸栽植各類喬、灌木,分層而置,藝術設計,成為名符其實的森林公園。可喜的是,目前小清河早已列入整治范圍,并被納入國家南水北調重點工程,省市也在這條河上花費了大量心思,投放了大量人力物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小清河將在展現歷史原貌基礎上,增添更多具有現代氣息的美妙景觀。
當然,上面所列每一步,都涉及到航、游、漂、爬,還有目前市內固有的各大公園、各大景點,也都兼具類似功能。我相信濟南的有識之士很多,職能部門也是行業精英,他們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建設屬于我們自己的美麗泉城。
王云峰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