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玉堂
劉玉堂,著名作家。
看全運,想起一首歌,“這一年總的說來高興的事挺多,家人不錯朋友不錯自己也不錯,看看日歷總不忍心把最后一頁翻過,因為要告別快樂的一年都有點舍不得……”我將其改了一下,以契合我這些天來的心情與心態:本屆全運總的說來高興的事挺多,成績不錯環境不錯天氣也不錯;圣火熊熊沒白沒黑晝夜照耀著,閉幕在即告別朋友都有點舍不得——
之所以強調天氣的事情,也是因為一位在全運會上忙活的朋友來電話說,全運會開幕以來,就擔心天氣不好,影響比賽,哎,不錯,說有寒流也沒來,不冷不熱的天氣是不錯是吧?我遂將上邊的歌詞給他哼了一遍,他笑笑說,你也關心天氣的問題呀,一樣的東道主心態!
是的,全運會在家門口舉辦,人人都是東道主,人人都把心來操。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在評價北京奧運會時說過,一屆奧運會成不成功,有兩個標志:一是比賽環境,二是主辦國的成績,以這兩點來衡量,本屆奧運會是奧運史上最成功的一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看法,而是國際奧委會大多數官員和媒體的看法。
作為全運會的東道主,作為山東人,我們似乎更看重服務,看重外地朋友的反映。所謂金杯、銀杯,不如外地運動員的口杯;金牌、銀牌,不如咱們自己的文明牌! 這是一枚大金牌,它至少包含著東道主的熱情、周到,顯示著齊魯之邦的古老文化和嶄新姿態;還有大度、寬容與謙讓,在具體賽事上,抱有一顆平常心,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成敗,不會由于“輸不起”而失其態;以開放的胸懷,做最懂體育精神的觀眾等等。
再就是天氣和空氣了,天氣不錯,空氣也不錯,據氣象部門介紹,全運會比賽期間,所有賽事的舉辦地空氣全部達標!更有我十分感興趣的“路人詢問,不能說不知道”的志愿者們……從周邊反映看,都不錯,好評如潮!
作為舉辦地的普通百姓,我們們還在尋思:一屆振奮、完美、圓滿成功的體育盛會就要結束了,它留給了我們或我們收獲了什么?
可以肯定地說,本屆全運會留給我們的有很多,它不僅將體育設施上的欠賬一下還清了,還使整個城市建設、道路建設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相信,再過幾天,就會有幾大遺產或幾大饋贈的說法要流傳。其在全國范圍內的最大“遺產”,則莫過于本屆全運會留給我們的“全民全運”的體育和生活理念了。它樹立了山東及濟南新的形象,同時也在環境、公共衛生、教育以及志愿者精神方面有著積極且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將在后全運中繼續呈現下去。
還有我們的胸懷、生存意識及生活方式,也都會因此次全運會的舉辦,在直接或間接地起變化。
也還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的奇妙和奇跡、激動與感動,常有某些場面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些鏡頭讓我們銘記終生。比方劉翔王者歸來,實現全運三連冠;奧運冠軍劉子歌,全運又創世界新紀錄;世界紀錄塵封十年,廖輝一舉來超越;全運會五朝元老李少杰鐵餅又奪冠,17歲小將陸敏佳奪得女子跳遠冠軍,16歲泳壇小將陳倩初出茅廬,一手握三金……讓我們始終不曾審美疲勞,多年之后,相信人們也還會如數家珍地來提起!
對待體育的本身,我們也會比先前更加冷靜、成熟和理性。比方說,盡管我們金牌第一,但相當一部分是由于協議和交流運動員的參與等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全民全運”的驅動下,全運會之后,會有更多的人從體育的欣賞者轉變為體育的參與者。
耳邊又響起了《心情不錯》的歌:上帝們多少能分清些真貨或假貨,飯店的菜單又招回不少南北的回頭客;雖然街道大媽每天挺呀挺忙活,可家里沒有人的時候門還是別忘了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