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東營市委書記張秋波接受本網專訪
大眾網濟南2月14日訊(記者 趙永剛 劉水清)姜大明省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在國家戰略層面上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對此,省人大代表,東營市委書記張秋波認為,這意味著“黃三角”的開發建設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表示,今年在黃河三角洲開發方面東營要實現三大突破,全力打造高效生態“黃三角”。
“黃三角”開發瞄準生態高效
張秋波告訴記者,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已經列入了國家的十五和十一五規劃,這一地區是環渤海地區的重要板塊,緊鄰天津濱海開發區和曹妃甸,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三角洲內蘊藏著豐富的油氣和土地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東營的長足發展也使這一地區具備了一定的經濟條件,這些都為“黃三角”的深入開發奠定了基礎。“但‘黃三角’開發絕不能走‘長三角’、‘珠三角’那樣以環境換發展的老路子”,張秋波強調,要應當吸取他們的經驗,總結他們的不足,發揮后發展優勢,“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目標應當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一體發展,人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高效生態經濟區。”
東營要再造“黃河水城”
在“黃三角”開發建設規劃圖上,東營市被圈成了五個部分,張秋波形象地把它們稱為“四區一城”:依托東營港建設臨港產業區,突出發展化工、電力能源、現代物流業,打造生態化工基地和能源供給基地;依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旅游區,打造特色旅游產業基地;依托百萬畝灘涂建設生態漁業畜牧區,打造漁業生態養殖基地、畜產品生產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依托東營市經濟開發區建設高端產業區,打造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主城區,利用19條河流與溝渠,構建“九橫十縱”的城市水網水系,改善城市生態,提升城市品位,建設“黃河水城” 。
這五個區域定位清晰,嚴格限定“該搞什么就搞什么”,東營的思路很明確,黃河三角洲要在保護中開發,有些地方要嚴禁開發,沒有了好的生態,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也就沒有了意義。再大的項目,都要看技術水平,看環境保護水平,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黃河三角洲發展定位的,都要堅決禁止。“我們要為子孫后代負責,要為黃河三角洲的持續發展負責”,張秋波說。
鹽堿上地筑構百萬畝生態林網
談起今年的“黃三角”開發,張秋波表示,東營要在三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加快主體產業區的建設,要盡快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把主體產業區的框架支撐起來。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搞好“三路兩港一場”,建立環渤海的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建設東營港和廣利港,改造東營機場,構筑起黃河三角洲的立體交通體系,為“黃三角”的深入開發建設創造條件。三是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建設好“黃河水城”,提升東營的城市形象,為服務業的發展打造一個良好的平臺;繼續搞好三網綠化工程,爭取5年造林160萬畝,構筑生態林網,使東營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5%,同時進一步抓好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使“黃三角”生態得到進一步改善。
“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是山東區域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它既符合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發展生態經濟的精神,也適應當前保增長、擴內需要的需要,對實現山東“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拉動山東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張秋波說。他表示,東營將進一步加大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力度,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不動搖,使共和國這塊最年輕的土地盡快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