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2009專題匯總 > 200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 最新報道
2009-03-04 01:05:48 作者: 來源:大眾網 【瀏覽字號:大 中 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強(右)接受本網記者采訪
大眾網北京3月3日訊 “到2012年,坐火車就可以像坐公交車一樣隨到隨走”,面對鐵路“一票難求”的老大難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強語出驚人,他今天告訴本網記者,正在建設的四縱四橫的鐵路客運專線將切實解決鐵路運力不足的問題,使火車不再 “一票難求”。
客貨分離破運力瓶頸
造成火車“一票難求”的根本原因是鐵路運能的不足,如何突破運能這一瓶頸?黃強告訴記者,未來三年,國家將投資1.3萬億元建設四縱四橫的客運專線,實現客貨分離,這將是破解鐵路運能瓶頸的“利器”。
黃強介紹說,現在合肥到武漢,武漢到廣州,石家莊到太原這些客運專線正在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個鏈,以后還要建北京到上海,上海到杭州、福州、深圳、廣州,從鄭州到西安的客運專線。到2012年,這些客運專線就會形成一個網。“在這四縱四橫上,我們幾乎可以暢通無阻。”
客運專線建成后,客運專線上跑客車,原來的線路跑貨車,客貨分流,就使得客車能夠有更高的速度,貨車還能保持原來拉的噸位。這樣既不影響貨車,又不影響客車。“這些客運專線都是按照高速鐵路的標準來建設,很多線路時速完全可以達到350公里”,黃強說。
黃強告訴記者,據測算,一般的黃金周這四縱四橫每一條線上大概有八千萬人次坐火車,客運專線建成以后,完全能夠完成這八千萬人次的運輸,“到那時,坐火車就像坐公交一樣,基本上每個人想上哪就上哪,隨到隨走”。
實名制售票已無必要
為了解決鐵路購票難的問題,很多網友建議鐵路售票實行實名制,對此,黃強認為,隨著2012年鐵路運能的解決,實行實名制已無必要。
“現在實行實名制應當說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有一點,鐵路的發展目標是公交化,如果我們坐公交車時都去登記名字,大概大家誰都不會覺得好”,黃強說,“按照鐵道部的規劃,2012基本實現鐵路的公交化,到那個時候你上火車就沒有了一票難求的問題,你想上就上,想走就走,可能也就等個一刻鐘、半個鐘頭,下一趟車就又來了”。
黃強也表示,一票難求的問題解決了,票販子就沒有市場了。“到那時,讓你實名制,也許你還嫌麻煩,不太愿意了。”
對于網友們普遍關注的“關系票”問題,黃強表示,鐵部運營部門對這方面的管理是相當嚴格的,內部以權換錢的現象也許有,但絕對是極少數。他向記者透露,鐵路部門有時確實要預留一些票,但都是預留給軍隊、公安等特殊部門,不能說是關系票,一旦這些票確定不用留了,會立即出現在售票窗口上,這就是有時提前三天買不到票,提前三小時就能買到票的原因。
火車上可點播電視節目
新建客運專線上的火車跟現在的火車有什么不同?黃強表示,新的火車速度更快,也更平穩,更舒適。
他告訴記者,馬上要投入研發的新的客運火車,可以在現有鐵路條件下從北京到武漢只用一晚上。新的列車將考慮安裝舒適的航空坐椅,還可以在火車上看電視,甚至還可以點播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室內也可以實現局部調溫,而且車內噪音極小,乘客完全可以在車上睡個安穩覺。車上還可以設置酒吧、會議室等,滿足不同乘客的需要。
黃強說,現在開工建設的京滬高鐵有多項世界之最,速度最快,距離最長,發車間隔最短,“整個鐵路算下來,發車間隔時間只有三分鐘,真正實現了公交化。”
新列車的安全性也是網友們頗為關注的問題,黃強說,他們有嚴格的檢測程序,“每小時350公里的運行速度,實驗時要跑到每小時400公里以上,確保沒有問題,這樣實際運行時就安全多了。”
談起乘作新型客車的感受,黃強告訴記者:“人坐在上面,速度越高,越平穩、越舒適”,他表示,時速350公里的新型列車比現在時速80公里的“綠皮車”要舒服,比現在時速200公里的動車組也要舒服。
鐵路建設還需加大投資
雖然近幾年國家投入巨資加強鐵路建設,今年的投資額達到了創紀錄的6000億元,但黃強認為,鐵路建設仍需加大投入。他在今年兩會上的提案就是通過加大對鐵路建設的投資來拉動內需。
“我國人均鐵路長度只有8厘米左右”,對此,黃強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跟一根香煙差不多,“這說明我們的鐵路密度和運輸強度還是比較落后的。”他認為,修建鐵路不但能增加運能,還能拉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擴大內需。
黃強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2009年,鐵路的投入將要達到6千億。這需要2000萬噸的鋼材,1.1億噸的水泥,還可以提供600萬的就業崗位,再加上買機車等等,也要有80萬人的就業崗位。“這樣整個的生產鏈、供應鏈都活起來了,不但拉動了經濟,也救了鐵路,解決了動力不足的瓶頸問題。”
“但這6000億還不夠用”,黃強說,國家財政上直接對鐵道部撥的錢是比較少的,6000億中更多的錢是鐵路自身的。“現在鐵路是一個企業,但是卻承但了很多公益性的運輸。單靠鐵路本身的盈利去建設,那肯定不行。”
黃強建議國家財政對鐵路建設的直接的投入再加大一些,包括財政的預算、國債的發行。他告訴記者,從建國到現在,國家發的國債已經發了5.2萬億,但是用于鐵路建設的只有260億,“希望以后發國債的時候,可以多發一點鐵路的國債。現在鐵路建設大面積開工,資金緊缺肯定在所難免。如果國家不從政策上傾斜,鐵路建設很困難。”(本網全國兩會特派記者 趙永剛 陳宏發 攝影報道)
編輯:陳宏發